婚礼习俗之福建

各地婚礼习俗之福建

提亲
男家托媒向女家提亲,如女家父母同意,便取得姑娘的生辰八字,俗称起帖。请星相或算命的合婚,如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合符结亲缘分,则男女两家通过媒人来议亲。
议聘
由媒人传递信息,双方议定聘礼,择日定聘,俗称“下大帖”。女方要求男方重聘厚礼,以示女方门户高贵,淑女美丽端庄。议定的聘金尾数必以“三”字。福 州方言“三”与“生”谐音,象征婚后多生儿女。女方嫁妆,通常是日常用品、家具、服饰、鞋帽等。豪富女家还以田地、果园、树木、房屋、金银珠宝等作为嫁 妆。妆奁厚薄多寡视女家贫富而定,男家不得索取或挑剔。但马桶、梳妆箱和大脚盆则为必备妆奁。

送定
俗称定亲、订婚。男方择定吉日,将聘金财物的一半(俗称上半礼)送往女家,并给女方长辈送见面礼,给祖母的谓“妈杠”,给母亲的谓“奶杠”,给舅父的 谓“舅杠”。女方则回送粿,并将男方送来的礼饼、鸡、肉等分送亲戚长辈。受礼者要于姑娘出嫁前用衣料等送贺,俗称“添箱”。内外要宴请姑娘一次,俗称“起 轿胶”。

送日子
男家择定迎娶日期,写好红帖,由媒人送往女家以确定婚期,并送下半礼。如有一方筹备不及可延期;有的因父母之丧,则提前在百日内完娶。

迎娶
结婚前一日,男方发花轿、金鼓班、礼书帖、“过门担”、礼鸡等到女家。女家回送礼鸡一合,鸡用红绳扎脚,俗称“红线羁胶”。金鼓班留女家吹奏。翌晨, 新娘开容,又称“开颜”,用线将脸上汗毛捻干净。新娘临嫁跪拜(后改为鞠躬)父母及至亲长辈,受拜者给磕头礼,多少不拘。上轿前新娘哭泣,赖在床上不起, 俗称“赖床”,以示难舍之意。吉时将至,由喜娘催促梳妆上轿,头盖红巾,胸挂铜镜,由其父母或长兄背入花轿。有的农村还有哭唱嫁歌的习俗,其意大多是规 劝、教导新娘孝敬公婆、和睦伯叔(新郎兄弟)、友待姑嫂、乡邻及勤俭持家等内容。路上如有轿相遇,要互换礼物、放鞭炮,以取双方吉利。


婚礼
婚期前夕,男女两家均张灯结彩,张贴吉庆对联。迎娶之日新娘身着蟒袍,腰围玉带,凤冠霞披,属于明朝装束。新郎则红顶小帽,长衫马褂,俨若清朝命官。 传说,当时吴三桂降清,与顺治皇帝有所谓“降男不降女”的约定,故而从清代至民初,婚嫁时男穿清装、女着明服。正日,男方亲族持高照、火把、金鼓班往女家 接花轿。轿接来,停厅堂,一对男孩提灯笼分立轿的左右,喜娘挽新娘下轿。随后拜堂,先拜天地祖先,再拜公婆,后夫妻交拜。拜毕,由“福寿双全”的一对夫妇 持凤烛引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坐床沿,名为“坐床”;饮“合欢酒”,名为“合卺”;由一父母双全、兄弟众多的男孩在马桶小便称“开 桶”,取早生男孩之意。午后,亲族宾客毕至,喜娘扶新郎新娘出厅,先跪拜公婆,由公婆授簪;再叩拜亲人长辈。按先直系后旁系,先父系后母系的程序一一叩 拜。受拜者要给新娘“见面礼”。至亲长辈多赠以戒指、项链、手镯等贵重礼物,此谓“见厅”。拜见毕,由喜娘扶新娘到厨房走一趟,称为“拜灶神”;动一动厨 具,名为“出灶”(农村第二日先出灶后出厅);礼毕开宴。当晚摆宴席,席间上“太平燕”(称为“大菜”)时,由新郎父母率新婚夫妇至各酒桌向亲友致谢并敬 酒,对未曾叩拜的亲族要补行拜礼。旧时女子出嫁,家长要找个陪伴新娘的人,叫伴房妈,俗称“伴娘”。因为新娘初进夫家,人地生疏,多不方便,所以女家要请 人随伴。伴房妈多选妇女,以容貌端正,口龄伶俐,熟悉礼规,和气风趣为佳。旧时,伴房妈有单伴和双伴两种,时间上有长伴和短伴区别。短伴几天,长伴逾月。
伴房妈,也是一种社会职业,福州原多由水上人家的妇女承办。从女子婚期前天请来相伴,准备“出门”,教以礼规,到娶亲礼成,陪伴拜见公婆及亲戚人等, 常代新娘尊称或致意,言行干净利落,大大方方。尤其闹房时,伴房妈要起临事应变和巧言解围的作用,多方力保新娘不受奚落或嘲弄。每当闹房的亲友戏弄起哄, 或发生个别亲友无所不为时,伴房妈就要善于从中排解,好言相劝,尽力维护,既要鼓励新娘随和一些,答应若干文娱性的动作表演;又要排解个别亲友发怒于人, 避免“恶作剧”,也不使其“掏砻臂”(指贺新婚闹房而笑谑不遂)。伴娘充当这一特殊环境的协调角色,定要擅长随机答对,别出心裁。因为伴娘年岁稍大,而闹 房亲友多是后生的,便呼之为“伴房妈”。

伴房妈还负有照顾新娘熟悉环境和人事的使命,同时也要照顾新娘的生活。洞房之夜还要指点新娘和新郎喝合欢酒,指导有关新婚的起居饮食的规俗礼例。往往 合欢酒后,伴房妈要向新郎要红包。新郎付给一份之后,还要求添包,“添”含添丁发甲的意思,新郎要满足这一“添”的要求。至此,伴房妈工作结束,当夜或翌 晨便可离开。

如果女家有请“回门”,即新娘新郎一齐到女家,就要伴房妈陪同走去。待到礼成,伴房妈的差事已毕,也就离去了。这时间就稍多一些,富豪人家可聘逾月。

伴房妈往往有代代相承的“出口成章”,随着新娘进入男家之后,每个场合都有唱诵传统的歌谣。如《新娘入门歌》:新娘进门,福寿双全,花开四季,孩儿坐 盆。《新郎揭盖歌》:揭盖揭得起,家伙(家财)烘烘起;揭盖揭得高,起厝买田抱细哥;揭盖揭正中,四代两公孙……《拍房门歌》:一拍房门一声清,檐前喜鹊 报佳音,鸿雁双飞长恩爱,鸳鸯成对永相亲……《合欢酒歌》:新娘食鸡头,家产做上楼;新娘食鸡骹,越做越起家;新娘食鸡翼,做事有意值(好兆);新娘食鸡 底,明年做娘奶……每当伴房妈唱歌时,唱了一句,众人要喝彩应和:“好呀!”“是啊!”这样互相唱和,气氛热烈,仪式隆重,显示喜庆的祥瑞和欢乐。

闹房
在婚前一夜,择定吉时请有“福寿”的人“安床”。结婚当晚,亲友不论老幼都可闹房。闹房前,新房门紧闭,闹房者要在外高唱闹房诗,直到守门人感到满意 才开。入房后,还要取预先摆在床上的物件,由闹者结合物品内容唱赞诗,逐件取完后才能看新人,要求新郎新娘表演戏谑性节目,取得皆大欢笑。闹房可以增加新 婚的欢乐、热闹的气氛,是婚礼的最高潮。闹房节目,又叫“戏出”,内容有文明与粗俗的,有高雅含蓄与情趣低俗的。常见的有“穿草心”、“姜太公钓鱼”、 “双龙抢珠”、“挟泥鳅”、“水底捞月”等。“穿草心”是用两支大小不同的空心稻草,新郎新娘嘴上各衔一支,新娘坐着,新郎站着,将嘴上的稻草穿进新娘嘴 中的稻草。闹房者在周围起哄。新娘口衔的稻草不停地抖动,新郎的稻草要穿进,确是颇费功夫的。“姜太公钓鱼”是用一个面盆,盛半盆水,水面浮动一块小木 板,板上放块蛋糕,上面插几个小炮仗,新娘站在高高的椅子上,手提一根钓竿,下垂一支点燃的香,用这香去点燃下面的小炮仗。“水底捞月”是用面盆盛些浅 水,盆底放一枚硬币,令新娘用力吹气,把水吹向两边,迅速地将硬币衔上来。虽然新娘用尽气力,还未来得及衔硬币,水又复原了,常常弄得满脸水渍,犹如梨花 带雨,煞是好看。闹到更深夜静,“戏出”做完,宾客散去。喜娘领了“花彩”(即红包)退出新房,新婚夫妇始上床安寝。翌日清晨,夫妇须早起向父母拜见请 安。

回门
旧称回鸾,又叫请回门。新娘小弟乘轿到男家邀请姐姐、姐夫回家。男方要备“太平面”请郎舅,并给红包,然后新婚夫妇乘坐女家来接的轿子回娘家。回门的 礼节与新婚典礼的大体相同,要叩拜祖先、岳父母、亲友长辈,并参加饮宴。新婚夫妇多在酒席结束前赶回男家。新娘要亲自下厨,象征性地烧一两味菜(仍请厨师 主厨)答谢结婚之日前来帮忙的亲友,此谓“试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之福建结婚习俗

手帕一方定终身 带副碗筷到夫家 订亲必须由男方本人由父母陪同上门,聘礼相当简单,并当众交送女方,女方回赠一条手帕,这样就算订下终身。
出嫁前夕,新娘会由姐妹伴宿守夜,一则叙旧话别,二则取个"旺气"兆头。次日中午女家办"送嫁酒",散席后,母、婶、姑和姐妹围着新娘,抱成一团大哭,送嫁不得放鞭炮。
新娘出门时多穿上裙装,但也可用全套红色衣裙代替。
新娘的嫁妆越多,代表女方的家底越厚。为了让女儿嫁得风光,女方会预备数量多而贵重的厚礼,于出嫁当日随新娘之后浩浩荡荡地送到男家,有时候送礼的队伍会由好几辆车和一大群亲友组成,场面壮观。
在新娘嫁妆中,除传统的中式礼仪用品及金器外,并包括家庭电器,大型家具甚至单车或电单车等,全由女家送出,另外新娘也会带一副新碗筷,以示从现在起,她就要寄在婆家吃饭。
新娘进门后,要向男家家中所有亲属敬茶,即使是几岁小孩也有份儿,次序按辈份年岁而定,敬茶时,长辈会送赠金器(多是戒指)予新媳妇。而向女性长辈敬茶时,会将一个发夹夹在长辈的头发上,并回赠一只戒指。
完成大婚仪式后,便会设宴招呼亲朋邻里,传统上,男、女家会分别设宴,如男家于婚礼当晚摆酒,女家则于翌晚设宴,遇有亲朋众多或同村乡里甚多时,婚宴可能连续数天。
嫁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回门,一般不留宿,待婚后满月,娘家再请他回去长住十天半月,叫做"玩满月"。
次年正月,娘家请春酒,新娘会与夫婿一同出席。新女婿上门后,娘家房族亲戚轮番摆宴请酒。事后,新女婿回赠每家一包红枣或冰糖,以示答谢,至此,嫁娶过程才算全部完结。




福建婚俗
----手帕一方定终身 带副碗筷到夫家


    订亲必须由男方本人由父母陪同上门,聘礼相当简单,并当众交送女方,女方回赠一条手帕,这样就算订下终身。

出嫁前夕,新娘会由姐妹伴宿守夜,一则叙旧话别,二则取个"旺气"兆头。次日中午女家办"送嫁酒",散席后,母、婶、姑和姐妹围着新娘,抱成一团大哭,送嫁不得放鞭炮。

新娘出门时多穿上裙装,但也可用全套红色衣裙代替。



新娘的嫁妆越多,代表女方的家底越厚。为了让女儿嫁得风光,女方会预备数量多而贵重的厚礼,于出嫁当日随新娘之后浩浩荡荡地送到男家,有时候送礼的队伍会由好几辆车和一大群亲友组成,场面壮观。

在新娘嫁妆中,除传统的中式礼仪用品及金器外,并包括家庭电器,大型家具甚至单车或电单车等,全由女家送出,另外新娘也会带一副新碗筷,以示从现在起,她就要寄在婆家吃饭。

新娘进门后,要向男家家中所有亲属敬茶,即使是几岁小孩也有份儿,次序按辈份年岁而定,敬茶时,长辈会送赠金器(多是戒指)予新媳妇。而向女性长辈敬茶时,会将一个发夹夹在长辈的头发上,并回赠一只戒指。

完成大婚仪式后,便会设宴招呼亲朋邻里,传统上,男、女家会分别设宴,如男家于婚礼当晚摆酒,女家则于翌晚设宴,遇有亲朋众多或同村乡里甚多时,婚宴可能连续数天。


嫁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回门,一般不留宿,待婚后满月,娘家再请他回去长住十天半月,叫做"玩满月"。

次年正月,娘家请春酒,新娘会与夫婿一同出席。新女婿上门后,娘家房族亲戚轮番摆宴请酒。事后,新女婿回赠每家一包红枣或冰糖,以示答谢,至此,嫁娶过程才算全部完结。




婚礼风俗礼仪程序

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16.燃鞭炮,赴喜宴:礼车离开洞房,燃放鞭炮。
17.进入宾馆休息室(蜜月套房),好友来看新娘。
18.18:30结婚典礼开始(奏乐)
来宾入席
主持人入席
介绍人入席
证婚人入席
男女宾相引新郎新娘缓步进场、入席(奏乐)。门口至主桌需铺红地毯,进场需四名花童拖起婚纱,创造气氛。专人向新人身上撒花芯、放礼炮,同时、投影、施放一氧化碳云雾。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
新郎、新娘交换饰物,新郎亲吻新娘。
证婚人致词
介绍人致词
来宾致贺词
主婚人致贺词
新郎、新娘致谢词、向来宾一鞠躬
开香槟酒、新人切蛋糕,全体共饮一杯,举杯齐声响干杯!
19.新娘换礼服
20.向各桌敬酒
21.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门口送客,须端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22.闹洞房:亲朋好友与新人一起去洞房,吵闹一番,令新人终生难忘。



福建结婚风俗,你知多少?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和习惯,婚礼上各个地方也都有不同的婚俗,虽然部分有趣味的传统礼仪已因文明发展或简化婚礼而被省略,但这些陈旧有趣的婚礼习俗仍甚具阅读价值。福建结婚风俗也一样,要是你娶了个福建姑娘或者嫁个福建的小伙子,就多少得了解一下福建结婚风俗知识了。

1、福建结婚风俗之纳征:又称过大礼,在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男家会依照仪定的条件送娉礼到女家,并请两位或四位女 性亲戚(须全福之人)同媒人,带备娉金,礼金及大批礼品到女方家中。收点大理的工作一定要由女方长辈代办。通常过礼应用(礼饼、礼金、礼品、耳饰等)食粮 均用偶数。即成双成对之意。除送赠娉礼外,男方亦会先择取两三个吉日,请女方决定大婚之期。   J

2、福建结婚风俗之清期:即(择日),男方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找个迎娶的好日子,以求婚事顺利,二人和顺。  

3、福建结婚风俗之迎亲: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郎在伴郎及几位兄弟陪同下,在12点过后携着花球迎接新 娘。当抵达新娘家后。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阵斗智力和体能测试,重要的是(丰厚的开门利是),入门后须留意的地方包括:姐 妹接过利是后,应从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给男家兄弟,上写(姐妹茶点金)。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开门后新娘家长要点燃喜烛一对。新娘由大龄姐或伴娘 领出来交给其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正式夫妻见面礼。新郎要向女方父母敬茶,女方父母以红包或物品回礼。最后在出新娘家门前,全体人都要吃鸡蛋甜汤定要 成双。出门时伴娘要撑开一把红色雨伞为新娘遮风。(切记,喜烛不能熄灭,要一直燃完,直到第二天办婚宴时最佳。在回到新居时,伴娘应从一下车开始就把(喜 庆专用银币)撒向四处,并一边念着(人到缘到)。在进入新房应撒到房间的各个角落。包括(客厅、洗手间、新房、厨房的边边角角等)。在新娘要进新居时新郎 应带着新娘进厅说:我们回家了。然后才让伴娘开灯,表示到达。提示:(之前新郎的父母应在新卧室里等待新人的到来)。这时新娘应当敲门敬请父母出门。然后 向男方家长敬茶,同时家长要回礼。

4、福建结婚风俗之安床: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信任的吉位 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古称(压床),有开枝散叶之意。(上阁)举行婚礼前最重要的仪式,礼节似乎(上 阁)及(上头)。(上阁)是准新娘出嫁前一段短时间留在家中一角,通常是闺房或阁楼之内,由一班闺中姐妹、密友陪伴,暂时摆脱平日的生活习惯,做好心理准 备,以求日后能适应男家陌生的生活环境。新娘会直到出嫁当日才离开阁楼,因此俗称姑娘出嫁为(出阁)。
5、福建结婚风俗之拜天地: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信任再向双亲奉茶跪拜。新娘准备两封利市,分别为威旺金及满堂利是,过门后交予家姑。
6、福建结婚风俗之闹洞房:洞房花烛之夜,素与新郎相好的亲友,组织十余个孩子为新郎,新娘“送孩儿”。为首的提一对孩子灯,接着是捧“孩儿盘”的欢欢喜喜拥进洞房,闹房经过“四句赞”等程序后结束。  
7、福建结婚风俗之潮回门:潮回门指婚后第三天,新娘由夫婿陪同一起请伴郎伴娘与娘家长辈吃饭,然后带备烧**及礼品回娘家祭祖。并带一有头尾的甘蔗,一路从新房带回娘家,表示从头到尾,整个婚程完结。 






华人传统婚礼习俗

华人传统婚礼习俗中国传统婚姻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它通常要经过提、订婚、迎娶出嫁、闹房等“程序”;其中以新婚当夜众亲友在洞 房嬉闹新娘和新郎后,新人双双携手归寝为一高潮。旧时,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因多发生在洞房里,故称为“闹房”、“闹洞房”、“闹新房”;由于 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闹新娘”、“耍新娘”,旧时还称为“戏妇”。
闹房习俗看似简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从影响的范围来说,可谓遍及全国各地;从存在的时间来看,则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直到近现代仍流行。
闹房习俗始于汉代先秦时期,婚礼淳朴、肃穆。
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当时的嫁娶情景时说:“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 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反映了先秦婚礼的淳朴习尚,没有喧嚷纷闹大操大办的场面。入汉以后,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古板而 沉闷的旧式婚礼,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古训,开始大操大办,使婚礼蒙上世俗的喜庆色彩。近人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考证:“而为之宾客者, 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汉时即已有之。”杨氏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中的记载:“今嫁娶之会, 捶杖以督之戏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断之也。”从中可知,闹房从其出现伊始,就被视 为一种陋俗恶习。

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 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 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 “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可见, 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新人入洞房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前一晚就须睡在洞房,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 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后,驱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诸如在东涨,新郎进屋后要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 歌曰:“一砍妖,二砍怪, 三砍魔鬼坏脑袋,四砍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学者研究说,“听房”习 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骠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 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
“回门”礼节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 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 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 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 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订婚礼俗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虽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习俗仍非常重视,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倌要上路迎娶了!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 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专门负责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须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出发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仪式,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出发:行完家祭后,贡礼官负责将所有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家。
(四)红包:出发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你总听过吧! 所以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另 外,又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是象征新人甜甜蜜蜜,白头到老的意思。 聘礼不仅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谢女方家含辛茹苦抚养即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而 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象征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讲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依照个人的预算安排,同时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请教,询问女方意见,做个两全其美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登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进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凤冠霞帔

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 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 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 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 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
5.礼 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 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
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 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 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进洞房要选订时辰)
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三书六礼
聘书: 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 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 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 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 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 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 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 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 「择日」。
亲迎: 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换庚谱
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夹,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过文定 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过大礼
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迎亲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郎在戥串石的陪同下,携着花球迎接新娘。当抵达女家后,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 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是」,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入门后须留意的地方包括: 姊妹接过开门利是后,应从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给男家兄弟,上写「姊妹茶点金」。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新郎顺利入门后,姊妹应以茶点招待兄弟。 开门后,新娘应由大妗姐或伴娘带领出来交给其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正式行夫妻见面礼。
拜天地
新入先拜天地,再拜祖先。 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是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岳父岳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新娘准备两封利是,分别为威旺金及满堂利是,过门后交予家姑。
过门
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它长辈。
三朝回门
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 祭祖, 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过大礼--传统华人婚礼习俗 

现代人对婚事一般都是一切从简,因为古代留传 下来的婚礼习俗太过复杂繁琐,也因为事实上也没有多少人真正记得到底有哪些须要遵守的礼节,既然记不了、找不着、问不到,不如不要算了。不过回过头来看看 古时婚礼的繁文缛节,其实也挺有意思的。黄和栋带领你穿梭时光,回到从前,走一趟传统红地毯。

我 们都说婚姻是男女双方嫁娶的事情。那嫁和娶有什么不同?“嫁”其实是表示出嫁的女子从此有了家,“娶”则是表示男方把女方取到自己家里来。出嫁的女子以夫 家为自家,所以古代女子出嫁也叫做“归”,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女人结婚就是找到归属。可以看得出,古时是非常重男轻女的。
古代男子结婚叫“小登科”,相对于金榜题名、考试高中的大登科,可见分量不轻,是人生大事之一。女子结婚则叫“及笄礼”。笄(念基)是簪子的意思,及笄就是女子婚后要把头发用簪子束起梳成发髻,和少女装束有所区别。

三书六礼
古时婚姻讲究同姓不婚、门当户对、明媒正娶。而且要经过“三书六礼”。这种礼俗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很夸张吧?
“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书。
“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
“三书六礼”到了南宋,六礼减成纳采、纳征、迎亲三礼。到了清代剩下纳征和迎亲,也就是现代一般人仍然会遵循采纳的婚前过大礼和结婚当日的迎娶新娘过门的习俗。

安床
根 据适宜的安床日时将床移到正位,床位忌与桌子衣柜的尖角相对。接着请生肖属龙的男童在床上翻滚,称为“翻床”或“翻铺”,媒人则在旁边念:“翻落铺,生查 埔;翻过来,生秀才;翻过去,生进士。”之后不得再触碰新床,直至新人入洞房。也有说新人进房后,让小孩在新床上吃喜果,称为“压床”。所有把小孩放上床 的做法都是期望新人早生贵子。

过大礼
六礼中的纳征,是保留并且遵循得较完整的传统礼节。一般是男家选择日子(大约婚前15到20天),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必需是全福之人,也就是有丈夫、儿女,公婆、父母都健在的)与媒人一起带聘礼聘金到女家去下聘。
聘礼物品数目必须成双数,装于5个礼盒中,再与一个放礼书和聘金的帖盒配成双数好运的6礼盒。过大礼物品可以有下列:
礼 饼、椰子(意思是有爷有子)、茶叶(茶树不能移植,一定要用种子种植,取其种“子”之意)、三牲(鸡或鹅雌雄各一对;猪肉起双飞;鱼一对)、海味(四式海 味如鲍鱼、海参、鱼翅、鱼肚、瑶柱,也可用鱿鱼、虾米、冬菇、蚝豉等,须有发菜伴随)、京果(莲子、百合、红枣、龙眼干、荔枝干、花生、核桃、红豆、绿 豆,任选四式)、猪脚面线(也叫“打盘礼”,意思是新郎感谢岳母这些年来帮他养育妻子,现在一般以猪脚罐头代替)、龙凤烛,酒和水果等可自行决定。
女家收到聘礼后一般不会全部收下,而且要回礼:男家聘礼聘金的一半或者随意多少,不过一定要成双数;茶叶、水果;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贺帷巾(就是毛巾);送给女婿的西装或布料、皮带、内放红包的钱包、一对鞋和两对袜。

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得在大婚前一天送嫁妆到男家。以前广东人会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嫁妆物品包括:子孙桶、子孙碗和子孙筷各两份、龙凤被铺、茶具、衣服布料、剪刀、尺、鞋子、铜盆、银包、裤头带、金银珠宝。

上阁
上阁是婚礼前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准新娘为了日后能适应男家陌生的生活环境,会在出嫁前一段短时间内留在闺房或阁楼里,由一班闺中姐妹好友相伴,暂时脱离平日的生活习惯。
到了大婚当天,新娘才离开阁楼,所以女子出嫁也叫“出阁”。现代人的“上阁”活动则是新娘在结婚前一晚邀请姐妹好友在自己家里过夜,然后整晚互诉心事,当然一般也不会搞到太晚,以免阁天没精神、皮肤差。

上头
上头是另一个婚礼前的重要仪式,象征一对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仪式可选择在大婚前的吉日吉时,男女双方个别在自己家里举行。
新 人在上头前用柚叶沐浴,然后换上全新的内衣裤和睡衣,表示全新的开始。接着由全福之人或好命人(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为新人梳头,让好运也会在新人 身上出现。如果父母有儿有女且白头到老,也可由他们梳头。梳头时一面会说吉祥话:“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四条银笋尽标齐。”(用 广东话念就会有压韵)最后将扁柏和红头绳系在新人头发上才算仪式完成。
上头时,男方桌子上要准备三碗汤圆(每碗六个或九个)、镜子、红头绳、尖梳、子孙尺、铰剪、龙凤烛。剪刀代表有利,镜子和子孙尺有光明继后的意思,这三样事物就是一般所谓的“龙头镜、铰剪尺”。
女方则要选择一个靠窗且看得见月亮的桌子旁,燃点龙凤烛、一柱清香,连同三碗汤圆、莲子、红枣、水果、烧肉、鸡,诚心向天参拜。此外还得准备木梳、蓖梳、针线包、红丝巾。

迎亲礼序
男方出门迎娶新娘前会先祭拜祖先。
到女方家时,会有一个男童捧着托盘,上放一对苹果或橘子,等新郎下车。新郎下车后会给男童红包,才进入女家。男童任务可由新娘弟弟或女家任何男性晚辈负责。
进入女家,要见新娘前,姐妹们(也叫阿姨)会故意阻挠新郎,在一番讨价还价后,姐妹满意收下红包,才让新郎见新娘。红包数目因人而异,看男家多富有,姐妹人数多少,姐妹同情心、讨价还价功力和贪心程度(哈哈)而定。
新郎把手花交给新娘,将头纱盖下,再挽着新娘出大厅。现在一般都会改成掀开新娘头纱,免得她看不清楚路,不过仍会让头纱留在头上直到过门仪式完毕。
一对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则向岳父母鞠躬。传统上新娘这时应该哭泣,且是哭得越悲伤,日后就越幸福。当然今时今日已很少会有新娘嚎啕大哭的情况出现。
新娘上车前,一位福分高的长辈会用雨伞遮她,因为当天新娘的地位最高,但是新娘头却不能顶天见阳光。现在一般都是新娘父亲来担当遮伞的任务。雨伞也表示开枝散叶,古时多用竹筛或黑色雨伞,现在则一般都用红伞。
新娘车上方会悬绑一枝有根有叶的竹子,根上再挂萝卜,表示有头有尾。连根带叶的青竹也代表“透脚青”,表示翁姑夫妇子孙都福气健在。青竹的竹节也表示新娘有“节”,同时表示新娘是“初嫁”。
新娘上车后,女方家长会将一碗清水、稻穗和白米撒向新娘或泼向车后,表示女儿已经是泼出去的水,祝女儿有吃有穿。泼水也表示覆水难收,暗示新娘不可回头和后悔,也希望不会被休妻。
车子启动后,新娘会把扇子丢出窗外,让弟妹拾回,叫“放性地”,表示放下性子,不把坏脾性带到夫家。也有说表示“弃姓”,从此跟夫家姓。
到了男家,小姑会拿着一对橘子迎接新人。新娘会轻摸橘子,然后给红包答礼。橘子会放到晚上,再让新娘亲自剥,表示招来长寿。
新人一定要横跨过门槛,因为门槛代表门面。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表示去邪,再踩碎瓦片,表示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新人向男家众长辈敬茶,表示承认新娘正式为家中成员。

三朝回门
传统上新娘出嫁第三天才回娘家。也叫“归宁”或“头转客”,表示成家不忘娘。现在多数结婚当天就回去敬茶,省时省事。

结婚禁忌
忌生肖属虎的人观婚礼,因为老虎伤人,怕会造成夫妻不合。
新娘房的镜子在新婚4个月内忌借给人,甚至忌照人。所以嫁妆的镜子都以红纸盖着,4个月后才拆除。
新婚4个月内忌在外过夜 新婚4个月内忌参与他人丧喜事,以免相冲。

你可能不知道的西式婚礼习俗
戒指的传说--古代西方人相信左手无名指有一道血脉Love Vein直通心脏,所以结婚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来套住那道血脉。新人交换戒指是因为戒指的圆形象征两人的爱情可以天长地久,永不终结。
新娘穿戴吉祥物--西方人相信结婚当日新娘穿戴一些旧东西、新东西、借来的东西和蓝色的东西会为婚姻带来幸福。旧东西如祖母或母亲的饰物表示承接优良传统;新东西如亲友送的新礼物表示新生活顺利开始;借来的东西表示借来好运;蓝色的饰物表示新娘的贞洁。 


在结婚的过程中 , 有不少传统留下来的禁忌, 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也不用过份迷信. 
  
  ( 一 ) 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 
  ( 二 ) 忌于农历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 三 ) 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的尖角相对. 
  ( 四 ) 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龙者. 
  ( 五 ) 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 六 )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 七 )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 八 ) 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 越哭越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 九 ) 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 十 )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 十一 ) 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 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 十二 ) 结婚当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 十三 ) 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 十四 ) 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槛, 应要跨过去. 
  ( 十五 ) 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

  ( 十六 )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会有羞夫之意. 
  ( 十七 ) 归宁当天, 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开睡, 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十八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 十九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如何选择2011年适合结婚的黄道吉日

1、结婚日选在双月双日上

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结婚吉日可挑选在阴历二月十六,八月初六,十月十二等等一些双月的双日上。

2、结婚日选在节假日左右

婚期与节假日统一,例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中秋节。如果想在2011年结婚,2011年的假期国家已公布,大家可以在网上查一下。结婚日 选在节假日左右,增添情趣,好友亲朋可以有时间参加婚礼,气氛热烈,并且款待亲朋与家中过节合而为一,假期结婚的新人比较多,要注意提前预定酒店等。

3、避开阴气重的日子

要避开传统中的“清明”、“鬼节”等阴气重的节日,不宜办喜事。阴历的初一、十五也不宜结婚。

4、要考虑双方的实际

要考虑双方工作、家庭的实际,选择吉日,需兼顾双方老人和亲朋好友都有时间参加,都能看到热闹喜庆的场面,避开有重要亲戚不能参加的日子。

5、避开与属相犯冲的月份或日子

所谓犯冲,即子鼠与午马相冲、丑牛与未羊相冲、寅虎与申猴相冲、卯兔与酉鸡相冲、辰龙与戌狗相冲、巳蛇与亥猪相冲,共六组相冲,即属鼠的应避开午马月或日,依次类推。

6、结婚日选在黄道吉日上

所谓黄道吉日是以星象来推算吉凶,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个星宿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称为“黄道吉日”。黄道吉日就是万事皆宜的日子。农民历或称黄历、通胜可以择吉,找结婚、嫁娶、订婚、约会、开张、开市和搬家等黄道吉日。

2011年适合结婚的部分黄道吉日如下:

1月份

2011年1月9日农历12月(大)06日 星期日 冲马(戊午)煞南
2011年1月15日农历12月(大)12日星期六 冲鼠(甲子)煞北
2011年1月17日农历12月(大)14日 星期一冲虎(丙寅)煞南
2011年1月20日农历12月(大)17日 星期四冲蛇(己已)煞西

2月份

2011年2月5日农历01月(大)03日星期六冲鸡(乙酉)煞西
2011年2月8日农历01月(大)06日 星期二冲鼠(戊子)煞北
2011年2月9日农历01月(大)07日 星期三冲牛(己丑)煞西
2011年2月11日农历01月(大)09日 星期五冲兔(辛卯)煞东
2011年2月13日农历01月(大)11日星期日冲蛇(癸已)煞西
2011年2月14日农历01月(大)12日 星期一冲马(甲午)煞南

3月份

2011年3月4日农历01月(大)30日 星期五冲鼠(壬子)煞北
2011年3月8日农历02月(小)04日 星期二冲龙(丙辰)煞北
2011年3月9日 农历02月(小)05日  星期三 冲蛇(丁已)煞西
2011年3月11日 农历02月(小)07日  星期五 冲羊(己未)煞东
2011年3月12日农历02月(小)08日  星期六 冲猴(庚申)煞北
2011年3月13日农历02月(小)09日  星期日 冲鸡(辛酉)煞西
2011年3月18日 农历02月(小)14日  星期五 冲虎(丙寅)煞南
2011年3月20日农历02月(小)16日  星期日 冲龙(戊辰)煞北
2011年3月23日 农历02月(小)19日  星期三 冲羊(辛未)煞东
2011年3月24日 农历02月(小)20日  星期四 冲猴(壬申)煞北
2011年3月29日 农历02月(小)25日  星期二 冲牛(丁丑)煞西

4月份

2011年4月5日 农历03月(大)03日  星期二 冲猴(甲申)煞北

5月份

2011年5月2日 农历03月(大)30日  星期一 冲猪(辛亥)煞东
2011年5月12日 农历04月(大)10日  星期四 冲鸡(辛酉)煞西
2011年5月15日农历04月(大)13日  星期日 冲鼠(甲子)煞北
2011年5月16日 农历04月(大)14日  星期一 冲牛(乙丑)煞西

6月份

2011年6月9日 农历05月(小)08日  星期四 冲牛(己丑)煞西
2011年6月12日农历05月(小)11日  星期日 冲龙(壬辰)煞北
2011年6月13日 农历05月(小)12日  星期一 冲蛇(癸已)煞西
2011年6月15日 农历05月(小)14日  星期三 冲羊(乙未)煞东

7月份

2011年7月3日农历06月(大)03日  星期日 冲牛(癸丑)煞西
2011年7月6日 农历06月(大)06日  星期三 冲龙(丙辰)煞北

8月份

2011年8月3日 农历07月(小)04日  星期三 冲猴(甲申)煞北
2011年8月4日 农历07月(小)05日  星期四 冲鸡(乙酉)煞西
2011年8月6日农历07月(小)07日  星期六 冲猪(丁亥)煞东
2011年8月10日 农历07月(小)11日  星期三 冲兔(辛卯)煞东
2011年8月11日 农历07月(小)12日  星期四 冲龙(壬辰)煞北
2011年8月16日 农历07月(小)17日  星期二 冲鸡(丁酉)煞西
2011年8月17日 农历07月(小)18日  星期三 冲狗(戊戍)煞南
2011年8月18日 农历07月(小)19日  星期四 冲猪(己亥)煞东

9月份

2011年9月4日农历08月(小)07日  星期日 冲龙(丙辰)煞北
2011年9月10日农历08月(小)13日  星期六 冲狗(壬戍)煞南

10月份

2011年10月4日 农历09月(大)08日  星期二 冲狗(丙戍)煞南
2011年10月8日农历09月(大)12日  星期六 冲虎(庚寅)煞南
2011年10月15日农历09月(大)19日  星期六 冲鸡(丁酉)煞西
2011年10月17日 农历09月(大)21日  星期一 冲猪(己亥)煞东
2011年10月18日 农历09月(大)22日  星期二 冲鼠(庚子)煞北

11月份

2011年11月5日农历10月(小)10日  星期六 冲马(戊午)煞南
2011年11月8日 农历10月(小)13日  星期二 冲鸡(辛酉)煞西
2011年11月9日 农历10月(小)14日  星期三 冲狗(壬戍)煞南
2011年11月11日 农历10月(小)16日  星期五 冲鼠(甲子)煞北
2011年11月12日农历10月(小)17日  星期六 冲牛(乙丑)煞西
2011年11月15日 农历10月(小)20日  星期二 冲龙(戊辰)煞北
2011年11月17日 农历10月(小)22日  星期四 冲马(庚午)煞南

12月份

2011年12月5日 农历11月(大)11日  星期一 冲鼠(戊子)煞北
2011年12月9日 农历11月(大)15日  星期五 冲龙(壬辰)煞北
2011年12月15日 农历11月(大)21日  星期四 冲狗(戊戍)煞南
2011年12月16日 农历11月(大)22日  星期五 冲猪(己亥)煞东
2011年12月18日农历11月(大)24日  星期日 冲牛(辛丑)煞西

总之,不管以何种方法选日子,大家都满意的日子才算是真正的吉日。



結婚禁忌

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結婚禁忌雖然是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不過在年輕的一代已慢慢的在改變中,結婚禁忌已不是那麼重要了,甚至結婚的手法也變得更新潮了,這裡提供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結婚禁忌供參考。
(1)忌於鬼月完婚,即農曆七月。
(2)床位安好後至新婚夜前夕,準新郎忌一個人獨睡新床,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如肖龍者。
(3)忌生肖屬虎的觀禮,因虎會傷人,免得因此導致夫婦不和睦或不孕。
(4)訂婚之文定喜宴完畢後,雙方都不可以說再見,不然會有再婚的意思。
(5)新娘子離開娘家時,哭得越厲害越好,有哭發哭發,不哭不發的意思。
(6)在迎娶途中,如遇到另一隊迎娶車隊,叫「喜沖喜」,會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需互放鞭炮,或由雙方媒人交換花朵,以化解之。
(7)新娘房的鏡子在新婚四個月內忌借給他人,忌照人,因此嫁妝的衣櫃或梳妝台有鏡子都用紅紙蒙住,滿四個月始可拆卸。
(8)新娘子的衣服忌有口袋,因口袋會帶走娘家的財物;亦忌有兩塊布縫接,以免夫妻感情有痕。
(9)新婚四個月內忌在外過夜。
(10)新婚四個月內忌參與他人婚喪喜慶事物,以免相犯沖。
(11)結婚當天,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觸到新床,直到晚上就寢,新娘當天更不可碰到床邊。
(12)歸寧當天,新婚夫婦必須於日落前離開娘家回家,絕對不可留在娘家過夜。萬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夫妻二人要分開睡,以免沖撞娘家令娘家倒楣。


結婚禁忌 / 訂婚禁忌 /結婚規劃 /婚前規劃 / 訂婚準備 /結婚準備

結婚禁忌從祖先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為的就是希望結婚的新人能夠平安幸福,結婚禁忌從以前到現在也已經有許多改變了,這些結婚禁忌許多時下的年輕一代已不再去重視了,不過一些基本的禮儀還是要瞭解喔。這裡提供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結婚禁忌供參考
結婚禁忌-結婚前的規劃
除了結婚禁忌外結婚前的規劃與準備也很重要,包括結婚前、訂婚結婚後、蜜月旅行..等等。
1.提 親:
男方由媒人或長輩陪同下,到女方家提親。
2.婚前健康檢查:
訂婚前可到衛生所或醫院進行婚前健康檢查。
3.拍婚紗照:
如你有打算拍婚紗照,可先找尋一家你滿意的攝影公司,而他們通常都會包括出借訂婚及結婚當天所穿的禮服,此時準新娘可預先選擇喜歡的禮服,以免到時被別的 新娘子借去。拍好的婚紗照可做成喜帖的設計圖樣。大幅婚紗照,佈置在喜宴廳入口處。婚紗相本,放在喜宴廳入口附近供親友觀賞。

4.草擬名單:
先問好家中長輩,訂婚喜宴要請那些親朋好友,並先寫下來,以便計算人數。
5.預訂酒席:
先選好宴客地點並預訂酒席,尤其是結婚旺季,一定要提早預訂,以免訂不到。
6.選購喜餅:
一般餅店都會有試吃的喜餅,不妨多跑幾家試試看。選好後可先訂,最好於訂婚前一天送到家中或設宴地方,以免到時忙碌而出錯。
7.印刷喜帖:
通常一般的喜帖印刷時間約7天,數量約跟計算出來的人數多一成便可。印刷時間不要太遲,因為印好回來,還要寫及寄發喜帖。
8.安排禮車及人員:
先詢問及通知要幫忙的親朋好友,確認禮車及到女方家的人員。
9.置 裝:
準新郎需準備一套新西服作為訂婚日所穿之禮服。
10.購買嫁妝:
準新娘可陪同媽媽或長輩一起去購買嫁妝。
11.美髮化妝:
預訂美髮化妝之店家。
12.訂婚前一週:
再確認禮服是否合身、禮品用品及金飾是否齊備、酒席,喜餅等是否預備、喜宴出席人數與設宴酒席桌數是否接近、禮車及工作人員是否有異動、訂婚當天的行程及時間.


結婚禁忌 / 孤鸞年的由來 / 孤鸞年可以結婚嗎

孤鸞年迷信的由來: 孤鸞年可以結婚嗎[結婚禁忌]
孤鸞 顧名思義不能鸞鳳雙飛,傳說孤鸞年結婚難以白頭偕老,不是丈夫早死,就是妻子守活寡,要不然就會禍事連連。
但同樣是中國人,彼岸中國卻沒有所謂的孤鸞年,這是何故?事實上,孤鸞年乃日本人的婚姻習俗,台灣早年受過日本人統治,因此老一代台灣人也延襲了這 種外來迷信。日本婚姻習俗的孤鸞年,指的是「丙午馬」這年,據說有一名丙午年出生的女人,無惡不作,大家不敢娶她,因此將丙午年視為不祥之年,並稱之為孤 鸞年,60年輪到一次。
目前台灣的習俗是說,在農曆一年當中,出現兩次「立春」,這一年就是孤鸞年。根據傳說,在孤鸞年結婚的夫妻聚少離多,因為「春」代表桃花的意思。一 年出現兩個「春」,讓人聯想到「二度春」、「第二春」,甚至有「雙春」淫亂意涵,表示桃花不止一朵,婚姻不安定,可能會有外遇,所以不利婚姻,而在孤鸞年 的隔年沒有立春,也稱為寡宿年。
至於每年的計算,過完冬至還不能算數!! 必須過了農曆正月初一才算!

談到「孤鸞年」,就會讓人想起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九兩年,當時民間傳說,民國七十九年歲次庚午,屬午馬年,就是 所謂的「孤鸞年」,因此青年男女不宜在孤鸞年結婚,否則不能「鸞鳳雙飛」,也不能「白頭偕老」,丈夫會早死,妻子會守一輩子活寡,會發生許多悲劇等等。甚 至在民國七十八年也傳言下半年不宜結婚,假如結婚而在午馬年生了女兒,將來結婚不會幸福等等。
事實上,此一訛傳謬說在民國六十六年、六十七年亦曾發生過,因為民國六十七年歲次戊午,屬戊午馬,一樣被誤以為是「孤鸞年」。
如此說來,午馬年十二年一輪,民國九十一年歲次壬午,又是午馬年,是不是又逢「孤鸞年」?
孤鸞年不適結婚?民間盛傳明年是孤鸞年,靜宜大學講師林茂賢強調孤鸞年、寡宿年等不適合結婚的說法,都只是無稽之談,若過度迷信,從民國95年起到民國100年,只有民國96年可以結婚。再過來只有2011年的兔年 & 2013年的蛇年才安全
孤鸞年的日期
*己丑年:2009年01月10日交立春。國曆2009年2月4日。雙立春(孤鸞年)
*庚寅年:2009年12月21日交立春。國曆2010年2月4日。無立春(寡婦年)
辛卯年:2011年01月02日交立春。國曆2011年2月4日。單立春
◎壬辰年:2012年01月13日交立春。國曆2012年2月4日。雙立春(孤鸞年)
◎癸巳年:2012年12月24日交立春。國曆2013年2月4日。無立春(寡婦年)
*甲午年:2014年01月05日交立春。國曆2014年2月4日。雙立春(孤鸞年)
*乙未年:2014年12月16日交立春。國曆2015年2月4日。單立春
丙申年:2015年12月26日交立春。國曆2016年2月4日

他表示,大陸或香港等地區反而認為一年兩次「立春」,象徵「雙春、雙喜」,適合婚嫁。明年沒有「立春」節氣,才是不適合結婚的「寡宿年」。
「孤鸞年」是源自日本的一種婚俗迷信,它在日本婚俗迷信中也僅限於丙午馬這一年,並非所有的午馬年;是六十年一輪的丙午馬,而非十二年一輪的午馬年。台灣因被日本統治過而沿襲這個迷信,事實上與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
在日本人的婚俗迷信中,有一個忌憚是不願意娶丙午年出生的女子為妻。迷信認為:娶丙午年出生的女人會使丈夫早死。考其傳說是:
數百年前,有對夫妻在丙午年生了一個名叫阿國的女孩,這個女孩長大以後自暴自棄,成為一個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人,因此大家認為丙午年生的女孩是最壞的女孩,一生命運很壞,所以任何人都不敢娶丙午年生的女孩。
據日本厚生省的調查,西元一九○四年及一九六六年,兩個丙午年的前一年大家都不敢結婚,深怕結婚第二年會生下丙午年的女孩,因此結婚的件數減少很多,幾乎只有平常的三分之一,整整減少了三分之二之多。
由上可知,日本人的婚俗縱有忌憚,只是不願娶丙午年出生的女子,相較於我們的「孤鸞年」實是無中生有。因此如說丙午年就是「孤鸞年」,那要六十年才 一次,與其他的午馬年並無關係。而阿國這個壞女孩也僅是特殊的個案,竟被訛傳後成為「孤鸞年」的始作俑者。所以中國的午年根本不能與日本的丙午年相提並 論,「孤鸞年」亦是憑空捏造,不足採信!
只要雙方家長共同找個值得信賴的擇日老師,合個八字,選個黃道吉日,良辰吉時 訂婚 結婚 就行了!!


結婚禁忌-結婚戒指的選擇與佩帶

關於結婚戒指又有哪些結婚禁忌要知道呢?聽老一輩的說,在結婚或訂婚當下戴戒指時,只要把戒指戴上對方的手指直接戴到手指底,據說這樣可以把對方一輩子吃死死。

按照我國的習慣訂婚戒指和結婚戒指是一樣的,訂婚要交換戒指,結婚不要交換戒指,訂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


有關戒指戴法與意義:
大拇指:
據古羅馬文獻記載,將戒指戴在此指可助你達成心願,邁向成功之路。
食指:指示方向的手指,把戒指戴在此指個性會變得開朗而獨立,最適合從事自由業的人戴。
中指:次於無名指最適合戴婚戒的手指,戒指戴在其上最能營造自由爽朗的氣氛,能讓你靈感涌現,變得更有魅力、有異性緣。
無名指:
從古羅馬時代以來習慣將婚戒戴在其上,相傳此指與心臟相連,最適合發表神聖的誓言。而無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適度按壓肌肉,有安定情緒之效。
小指:小指傳達的是一種媚惑性感的訊息,戒指戴在其上將會有意想不到的事發生,特別推薦給直覺敏銳、從事流行時尚相關工作者。

戴戒指是愛的語言。戒指一般戴在左手(戴右手做事不太方便)按照我國的習慣,訂婚戒一般戴在左手的中指,結婚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若是未婚姑娘。應戴在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否則,就會令許多追求者望而卻步了。在國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還無主,你可以追我”。按西方的傳統習慣來說,左手上顯示的是上帝賜給你的運氣,它是與心相關聯的,因此,講戒指戴在左手上是有意義的。

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戴法是:食指——想結婚,表示未婚;
中指——已在戀愛中;
無名指——表示已經訂婚或結婚;
小指——表示獨身。

至於右手,在傳統上也有一個手指戴戒指時是有意義的:那就是無名指。據說戴在這裡,表示具有修女的心性。
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如戴即表示正在尋覓對象;戴在食指上表示想求婚;戴在中指上表示已訂婚或已有對象;戴在無名指上表示已訂婚或已結婚;戴在小指上表示獨身主義或已離婚。有人用更簡單的“追、求、訂、婚、離”五個字說明將戒指分別戴在5個手指上的含義和暗示。

若是未婚姑娘。應戴在右手的中指或無名指,否則,就會令許多追求者望而卻步了。在國外,不戴戒指也表示“名花還無主,你可以追我”。而現代人已經不太拘泥于這套規矩,只要自己喜歡,戴在哪個手指都無所謂。

對男士來說——戴純銀戒指表示性情溫和,易遷就他人。戴金戒指者較重視利益,往往會有精明的生意頭腦。戴翡翠玉石者注重品位素質,處事嚴謹。

對女士來說——喜愛粉紅鑽或粉紅色珊瑚者,感情豐富而浪漫。喜愛紅寶石者熱情似火。喜愛藍寶石或海藍寶石者,較內向冷淡。喜愛祖母綠或土耳其石者,情感纖弱。

手指與戒指——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能體現與性格有關的心理含義。
喜戴在食指者,性格較偏激倔強。
喜戴在右中指者,崇尚中庸的人生觀念。
喜戴在左中指者,有責任感,重視家庭。
喜戴在小手指者,有自卑感。喜戴在無名指者,無野心,隨和,不計較得失。
嵌寶石的戒指又有不同的意義。鑽石象徵永恒,在歐洲和美國,每逢結婚週年紀念日,做丈夫的一般都要向自己的妻子贈送鑽石戒指和貴重金屬,以示愛情的忠貞。
翡翠表示愛情,珍珠表示高貴,紫晶表示健康,機敏和幸運。

鑽石的選購:新郎新娘交換結婚戒指,有象徵著把自己完全交托給對方的意思,並具有永恆不變、天長地久的意義,故選擇婚介時勿只看時款而忽略耐用性。通常結婚介指都是一對款式相同的黃金或白金戒指,在婚戒的內側,可刻上對方的名字、結婚日期,加以紀念。而鑽石則是最受歡迎的選擇
一些混合黃金及白金的介指,可能因物料不同而不能再次修改,選購時
必須慎重考慮。純白金因質料堅固,長久使用也不變色,是最適合作為介的選擇。配上鑽石或各種寶石,便可襯托出新娘子的光彩。
鑽石代表永恆不變,其光輝也是其他寶石所代替不了的,是女性向來所
鍾愛的。它使新娘子戴起來又高貴又大方,但選購鑽石需以: 4 C-淨度(clarity),顏色(color)、切磨(cutting)及卡數(carat),來評定其價值。
圓形(Round brilliant) 是所有車工形式中最受歡迎的一種。橢圓形(Oval) 是圓形的變體。如克拉重量相同,橢圓形比圓形的車工看來
較大。 欖尖形(Marquise) 是兩端長且尖的鑽石形狀。 心形(Heart) 原為梨形車工形式,但較圓部份呈凹陷形狀。 長方形(Emerald) 鑽石的邊及角均有稜面。
梨形(Pear) 梨形鑽石一端為圓,另一端收窄成一點。梨形鑽石的尖端部份
通常是朝指尖方向佩帶。 





福建婚俗全细节

  (一)提 亲
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的就得着手托媒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亲择偶。婚龄因时代而异。
在中国古代,西周以前和西周时期,以男30岁,女20岁作为合适的结婚年龄,唐朝以后,法定婚龄降低许多,据文献记载,唐贞观年间诏令:男20岁,女 15岁;唐开元令:男15岁,女13岁;宋天圣令:男15岁,女13岁;宋嘉定年间诏令:男16岁,女14岁,;明洪武年间诏令:男16岁,女14岁;大 清通礼规定:男16岁,女14岁。福建民间婚龄基本在官府规定范围内,出入不大。清代,福州一带,男17岁、女15岁以上便可婚配。福建也有少数地区早婚 现象严重,情形特殊。以惠安最为典型。在惠安东部一些乡村,孩子于襁褓之中就要订亲,十二三岁即完婚成家。若女孩子到了3岁仍未“有主”,父母亲便会忧心 忡忡,唯恐女儿找不到男人。此等陋俗,弊窦丛生,为害非浅。
自民国以来,法定婚龄有所提高。《中华民国民法》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婚姻法规定婚龄为男20、女18岁以 上;1980年又改为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与此相适应,民间婚龄也增大一些。但是,城镇与农村略有差异,一般农村偏低,城镇偏高。农 村习尚早婚,城市则普遍晚婚。在城市里,男30、女25岁左右结婚比较多见。农村往往男20、女18岁左右就开始提亲,一到规定年龄,立即结婚;有的还虚 报年龄,或未领取结婚证,就提前结婚。惠东一带早婚劣习仍然存在。


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男不亲求,女不亲许”,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成为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中介。据史志记载,在厦 门,男婚女嫁“先由媒妁介绍”,(民国《厦门市志》卷20《礼俗志》)在政和,“凡男女缔姻,先听媒妁说合”,(清·道光《政和县志》卷1《风俗》)在崇 安,“清以前均凭媒妁之言,互通庚帖”,(民国《崇安县新志》卷6《礼俗》)才算正统和合法。这种现象是普遍的。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父母国人皆贱 之”。故有俗谚:“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
旧时媒人有官媒、私媒两种,以私媒为多见。官媒是由地方政府设置的。私媒则有职业为媒与临时作媒之分。专职者依此为生,她(他)们消息灵通,经验丰 富,常主动上门找当事者说亲;非职业者乃临时为亲朋好友所托而奔走说亲。媒人几乎全由上了年纪的女性充当,所以民间俗称“媒婆”。媒婆大多能说会道,善于 左右逢源。一些原本并不相配的婚事,经媒婆摇唇鼓舌、瞒天过海,居然得以说合成功。如果哪一方得罪了媒婆,她们从中作梗,三言二语,也可能把一桩好姻缘给 搅散。于是求媒说亲者都不敢怠慢媒人,对媒人的招待都很周到和丰厚。每当媒人光临,无论男女双方,都要按例煮点心款待,甚至置酒犒劳。泉州有句俗语:“要 成不成,媒人饭先走。”惠安人则说:“吃成吃成,无吃不成”,“新娘过门算圆满,媒人点心三十六碗”。婚成之日,无论何等媒人,男女双方都要给予一定谢 礼,一般男方所馈较多。非职业性媒人,与两家皆系熟人,各自心中有数,花工省,口舌少,不甚计较酬谢。送给媒人谢礼一般是猪脚、线面、糖果、糕饼以及小红 包等,俗称“媒人礼”。日后分娩生产时,再给媒人送上一份“抱生饭”。职业媒人的谢礼除上述诸色之外,还得付给媒人钱,其数额未有定规,多依聘金数抽成, 由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五不等,泰宁一些地方甚至高达百分之十;也有面议“花红”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专制时代婚姻包办的产物。1949年后,大力提倡移风易俗,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人际交往广泛,男女青年结 识机会增加,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蔚然成风。然而,由于封建残余的影响,传统观念的流长,婚姻自主尚未完全实现,旧俗遗风在某种程度上仍继续存在。许多以自 由恋爱结下情愫的青年男女,最后都得征求父母的意见。双方父母都赞同、支持固然皆大欢喜,但只要有一方家长表示异议,事情就比较棘手。遇此难题者,经抗 争、通融,有的终成眷属;但因此半途而废的也不少,特别在农村更为常见。有的男方父母在了解儿子的恋情并感觉满意后,便会托人出面到女方家中投石问路,洽 谈联络、议定婚事。在旧式媒婆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介绍人、婚姻介绍所、征婚启事之类的新型“媒人”纷纷出现,颇为活跃。城镇多数青年男女是借助这些渠道而 寻得配偶。当然,这些新型“媒人”都只是为男女相识和交往牵线搭桥,提供方便手段。如介绍人,或者是出于对亲朋知交中大龄未婚者的关怀而为之奔走引荐,或 者是热心地为同事、友人中的比较般配者创造机会和条件,进行撮合,或者只是因为与男女双方及其家长皆有交情而充当信使的角色。
说媒过程,通常先由男家请媒人到自认为中意的女家攀亲,女方家长若无异议,便会应媒人所求,开具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俗称“开庚帖”,或称“开生 庚”、“开生月”、“出婚头”、“起帖”等。“庚帖”用长方形红纸竖写而成,字数得为偶数,忌单数,上边的出生日期时辰或以生辰八字代之,或直接载以年、 月、日、时,其纪年和计时皆以阴历和十二时辰为限。例如,公元1958年戊戌年(肖狗)6月15日9时出生的女子,就写成:“坤造戊戌己未已酉戊辰瑞 生”,或者“坤造戊戌年六月十五日辰时瑞生”(男式庚帖在文字上略有改动,将“坤造”改为“乾造”,“瑞生”改为“健生”。)。直接写上年、月、日、时的 庚帖,字数可能成单,若出现这种情况,便省去“瑞”字或“健”字,以使字数成双。例如:公元1961年辛丑年(肖牛)12月15日23时出生的女子,就写 成:“坤造辛丑年十二月十五日子时生”。
在福建民间,提亲议婚时还要考虑到下面一些因素。
男女之间的年龄差距无严格标准,一般情形男比女大二三岁,最忌大六岁,俗信六岁属“正冲”,不宜结合。也不宜相差十岁以上,“年老不娶少妻”,否则会 招致舆论谴责或人言非议。在平和,俗传男女双方年龄相加为五十岁者不宜结亲,因“五十”乃“一百”之半,合而为半,恐难百年偕老,非吉兆也。
说媒的基本条件除了年岁相当之外,还讲究门当户对、财产相若,两家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不能相去太远,尤其对男家的门第、财产要求比较高。福建旧时尽管 “有少年颖异善读书者,家虽贫穷,富贵之人亦乐择为婿”(民国《闽清县志》卷5《礼俗》、民国《沙县志》卷8《礼俗志》),但这毕竟是少数现象。辛亥革命 后,男女匹配重门第之风逐渐转变。1949年以后,这种变革更加显著。不过,迄今为止,婚配要“门当户对”的旧观念仍有一定市场,某些家长对于子女择偶不 符合“门当户对”条件的,仍会横加干涉和阻拦。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议亲之际对同姓联姻也有所禁忌。德化旧时禁止同姓结婚,即使有少数同姓结婚者亦不准载入族谱。但总的看,福建人对同姓联姻的禁 忌并不苛严。宁化县石碧村群众反而看重同姓通婚。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反映,石碧村张姓人家,夫妻同姓的占96%;同时,他们也明确反对近亲结婚。
福建部分地区还有某些特别的异姓婚姻禁忌。在泰宁,卢姓与谢姓、张姓与李姓被认为不宜联姻结亲。因为“卢”与“炉”同音,“谢”泰宁土语作“熄灭”之 意,俗信如果“卢”、“谢”结合,将似炉火熄灭,不能兴旺发达,故忌讳联亲。“张”和“李”也有类似之意,俗语“有张没李”,是说用具不全,办事困难,有 这没那的,土俗引伸为象征有姓张的就没有姓李的,联姻有一方失利,会断子绝孙,故不可通婚。
(二)合 婚
女方庚帖由媒人带回男家,进行“合婚”,这相当于“六礼”的“问名”。合婚包括“问神祖”和“合八字”两个部分。具体程序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男家先 将女方庚帖压在家中供奉菩萨或祖先的香炉下,有的则置于灶王爷的牌位前,须存放三日或更长一些时间,以聆听神祖示意。在这一段日子里,若合家诸事顺利,六 畜平安,甚至连一块碗、一双筷子都无破损,即为不冲不破之吉兆,算是神祖认可,婚事就能继续。否则要立即退还庚帖,婚事告吹。闽南一些地方俗称这道手续为 “压圆”或“三日圆”。在漳平,男家除了将女方庚帖(当地称“婚头”)压在神龛前的香炉下之外,还得盛半碗新汲的井水置于“婚头”之上。三天后家里如未发 生任何不吉利或不如意之事,且碗中水也保持清净,便认为兆示吉祥,姑娘贞洁无瑕,成婚有望。反之则婚事中止。在建阳,把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各用一张黄纸书 写,压于香炉下,上面各点燃一支香或一支蜡烛。若两支香或蜡烛点完的速度基本相同,就意味着双方般配;若点完的速度相差太大或有一支中途熄灭,则这两人结 合将不会和谐美满,婚事便不成功。在崇安,庚帖要放置祖先香位前7天,点燃香烛,不让停熄。如果烛尽香残或杯盘破损,出生年月上又有些抵触,这起婚事就要 告吹。
通过“问神祖”程序后,便要请算命先生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合算”,看是否相合,有无相冲。八字相合则算男女般配,婚姻初现眉目,如相冲相克, 则该门亲事只好作罢。八字相合与否,主要根据五行和生肖。在福建,生肖禁忌流行甚广。普遍忌讳女方属虎,又因老虎总是夜间出山觅食,所以对于夜间出生的属 虎女子,忌之尤甚。此外,象“白马畏青牛”、“猪猴不到头”、“两虎不同山”、“龙虎两相斗”、“女子属羊守空房”之类的禁忌在许多地方都有讲究。惠安县 流传“杀鸡儆猴”、“蛇不同穴”、“马不同房”、“虎会咬猪”的说法。有些方家术士还将生肖与五行联系起来,编排成列:虎、兔属木,蛇、马属火,龙、羊、 狗、牛属土,猴、鸡属金,猪、鼠属水。尔后再凭相生相克之道进行推算。
合婚之举是属迷信,但却事关婚姻的成败。因此,那些生肖“不佳”,或所谓年、月、日、时相冲,或八字带有凶煞的女子,往往要把岁数重新安排,虚报生肖 属相,如属虎者,上半年出生的就改虎为牛,下半年出生的便虚报成兔;生辰年、月、日、时也得伪造,不祥的时日更改为良辰吉日。目的在于应付合婚,同时也为 了能改变自己不好的“命运”。
在安溪一带,合婚时尚有“破月”之忌。男子蛇年出生破正月,鼠年破二月,牛年破三月,猴年破四月,兔年破五月,狗年破六月,猪年破七月,马年破八月, 羊年破九月,虎年破十月,鸡年破十一月,龙年破十二月;女子猪、兔、羊年出生破正月,虎、马、狗年破三月,蛇、鸡、牛年破四月,猴、鼠、龙年破六月。俗信 男子破月无关紧要,女子破月则危害巨大,娶破月女子为妻者将终生穷困潦倒、家境不顺。因此有关父母一般都虚报女子出生年月,若能瞒过男方,女子本身也浑然 不知,那么成婚以后便无甚危害。
莆田、仙游、福清、长乐的一些地方,在媒人说亲的三天里,两家都平安无恙,便是符合神祖之意。随后,男女双方交换庚帖,合对八字。合婚礼仪多由男家进行。在华安、沙县以及三明的洋溪、碧湖等地,男家遣媒议婚时就将男方庚帖交给媒人带至女家,由女家来合婚。
现在,所谓“合婚”对大多数青年来说已很陌生。有些青年男女相恋之后,其父母会在暗中为他们合对八字,基本上是属心理安慰形式,对婚姻的成败一般不起制约作用。在少数乡村,旧式“合婚”做法依然存在。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因“合婚”不吉,拆散有情人而造成悲剧的。
(三)相 亲 fjcul.com
八字既合,接着便要相亲。相亲是在媒人介绍的基础上,男女双方通过会面走访,互相审视人品,察看家况,俗称“看新人”及“看厝”、“看人家”。
福建民间古时少有这一习俗,男女之间的彼此了解主要依靠媒妁之言。若男方欲对女方进一步探个究竟,往往采用“偷看”方式。偷看多由父母、尊长出面,或 趁女子外出之机,悄悄跟踪窥视;或隐瞒真实身份,借口买猪、买牛等,前往女方家中暗暗观察,旁敲侧击。一般人都忌讳自己的女儿被对方看到,如果男方偷看被 发觉,女方认为很失体面,婚事可能产生麻烦,甚至陷于破裂。
民国以后,相亲之风逐渐普及,但婚姻当事人基本上还无权自己作主,多由父母、尊长越俎代庖。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由男方父母或婶婶、姑姑等出面,择日走访女家。女方家长一般都会让女儿出来露露面,如倒茶、点烟,男方家人乘势打量女子的容貌、身材、体态、举 止等。在泉州、连城等地,还有看女子手掌的习俗。相亲时的观手掌不象算命看相者那样考究、玄乎,通常只是根据女子手掌的软硬和皮肤的粗细来判断她是否有福 气。手掌柔软、皮肤细嫩的就是好相,而骨骼突出、肌肉僵硬、皮肤粗糙的就是没有福气的恶相。福建民间还普遍忌讳女子“断掌”(亦称“横掌”,即掌上有一条 粗深的纹路自左而右横贯正中,如将手掌从中横断),认为这种女子“命硬”,注定要克死丈夫(男子断掌,则被视为当大官之命)。 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
另一种是男子本人由媒婆或尊长带着到女家相亲,在观察女方的同时,也接受女方的审视。但男女两人并没有长坐倾谈,女子只是稍微现身一下,就又躲入内 室。在漳平,相亲俗称“看新娘”,一般是男子站在大坪(天井)内,闺女经过打扮后从左巷头(偏厅)行过大厅进入右巷头,仅此短暂一现而已。与此同时,女方 的父母及其他亲属也在观看男子。在建宁,男方登门相亲时,女子先隐蔽窥视,若无异议,便出门倒茶,男子乘机瞥上一眼,若表示同意,就接过茶水。
无论何种形式的相亲,男方如果感到满意,都会有所表示。一般是送给女子一个小红包,俗称“见面礼”,或者连女方家庭其他成员也得搭上一份。在清流等 地,男方家人还会留下来吃顿饭再走。在莆仙一带,相亲者若吃下对方煮的点心——鸡蛋、线面,即表示中意。在建阳,男青年临走前,姑娘会亲自泡一碗糖开水端 给男青年喝,若男青年喝完这碗糖水,就算是表示满意;若喝下半碗,表示尚须请媒人中介磋商,留有进退周旋的余地;若只是象征性地沾一沾嘴唇,乃出于礼貌, 表示不同意该门亲事。
在龙海,相亲时男方送“见面礼”的情形有所不同。男方来到女家,女家即让女儿出厅捧茶,同时也邀亲眷来相男方。男方需将预备好的见面礼——“红包”按 亲疏大小一一奉上。一次相亲往往得花千把元的红包钱。相亲后,男女双方中有一方不满意,则可中止议婚。无论议婚成否,男方相亲的红包照样要付给。 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
男方上门相亲后,女方也会到男家走走。但女子本人不能去,而由尊长出面。主要是察看男方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环境、房屋、摆设等,也得看看男子的相貌,男家要设宴款待来宾并赠予礼品。在莆田,女方有意于此门亲事的,才留下吃饭。
如今,在城市青年的婚姻礼仪中,旧式相亲已是罕见。自由恋爱者毋须相亲,尽管他们一般都会把恋爱对象带回家中让父母、家人审议,但最后主意基本上还是 由自己拿。经介绍人等撮合的,其首次见面则含有一定的相亲意味。若第一次见面印象不错,便有了良好的开端,否则就很难再谈下去。
在农村,相亲习俗依然流行,但其形式和内容已发生较大变化。相亲不全是互访家门,有的是由媒人或介绍人另择地点会面;去相亲时不单由父母、亲戚、媒人 等陪同,也有只邀好友知交为伴、甚至独自前往的;相亲过程中,当事人本身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彼此观察会相对详细一些,而且通过交谈,也能进一步了解对方的 素质、修养。当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亲的花费也有所增加。不过,在少数地区,相亲时你来我往、新旧杂揉,礼节更繁,耗资更大。在连城,过去男方给女 方的“见面礼”一般为2块银元。现在,男青年到女家“看新人”,若同意的话,就得送给姑娘一个红包,约人民币120元。这只是“小看”。另外还有“大 看”,主要由父母尊长出面。既为“大看”,红包份量自然加重,且名目增多。除了要给女子本人一个240元左右的大红包外,女家老少、至亲也都得兼顾。给女 方父母的红包各为42元,叔伯、婶婶之类各12元,兄嫂弟妹也各12元,其子女各2.2元。这时,女家会招待男方吃点心(蛋、酒、面)。80年代以来,连 女家点心的开销也得由男方出120元。男相女后,接着是“看人家”、“看女婿”,即女方家长前往男家察看。男子本人要先在大门口等候,女方家人到时,放炮 仗迎接,并得接过女方母亲手中的雨伞,女方接着回送未来女婿一个红包,俗称“接伞礼”。“看人家”时,男方须设宴款待。 福建文化
(四)定 亲
男女双方经过沟通、了解,彼此都认可了,就要举行“定亲”之礼,以缔结婚约,确定联姻,即所谓“订(定)婚”,又称“订盟”、“文定”、“聘定”、 “插订”、“压定”、“送定”、“定庚”、“系记”等。定亲大多一次完成,也有分二次进行的。无论一次还是两次,定亲形式通常为:男方择吉日具礼物、定金 及定帖(或还有婚书)送往女家,女家纳之,又回送一些礼物及女方定帖(婚书)。男女两家各以对方之礼、帖为信,定下亲事。旧时,福建各地皆有这一习俗;现 在,则或有或无、或繁或简,总的来看,城市较少,农村乡镇比较普遍。
古时,“纳吉”(定婚)和“纳征”(送聘礼)二礼别而行之,“纳吉”时馈以少量礼品为信,聘礼基本上是于定婚后再专程行聘送给女家。后逐渐演化,至近 代,定亲、行聘已无截然区分。一般在定亲时,男方除具备上述一些礼品外,还要送上部分聘金,谓之“定金”。福州、长乐、福清、平潭等地是把聘金彩礼的一半 送到女家,俗称“上半礼”。这样,定亲既类似于“纳吉”,也包含“纳征”的成分。
有些地方定亲分两次进行。福鼎分“初定”和“大定”,惠安分“小定”(镇小定)和“大定”(镇大定),安溪分“小订”和“大订”,漳平分“提订”和 “提大订”,仙游分“定亲”和“挂脰”。现在,人们往往合二为一。旧时之所以存在一定再定的做法,则主要是因为“初定”、“小定”、“小订”、“提订”、 “定亲”等都只是定婚的初级阶段,送礼比较简单,毋须聘金,多为双方交换戒指、手帕之类的信物。“大定”、“大订”、“提大订”、“挂脰”才算正式定亲, 礼物丰厚,且得付予聘金的一半或部分。不论一次或两次订亲,婚事的订立皆以聘金财礼的确定为主要依据。因此,定亲之前,两家大多要预先将聘礼商议妥当,至 少在定亲时也得有所着落。如果双方均为开明之人,尤其女方不重彩礼,那么定亲时自然就可省掉此类繁文缛节。
福建各地男方用于定亲所赠的礼物有双有单,因地而异。一般以双数为多,分4色、6色、8色、10色不等,皆备数类,其中常见的有礼饼、猪肉(或猪 腿)、面(或线面)、糖、鸡、鸭、蛋、鱼、酒、干鲜水果、干鲜海味,兼以戒指、项链、衣料等;也有人还送羊肉或羊腿(福州)、茶叶和盐(松溪)、花(平 潭、惠安)、牛肉(永定)、兔子(沙县)、甘蔗(莆田),等等。福州人的定礼为,鱼2条,鸡2头,鸭蛋100个,面10斤。蟹2只(蟹的10条腿要完整, 以示十全),猪蹄则只1个,糖3、4、5包均可,面也有抓3把或5把的。在漳平男方的“提订”礼品为:茶汤2副(俗称冰糖为茶,线面为汤,两项各1斤为1 副),糕仔一封(漳平特有的小块长方形糕点,用面粉、糯米粉和其他佐料制成,每封6包,每包10个,俗称“六包糕”),桃饼(桃形小饼)1斤,戒指1枚。 沙县人行聘定亲时置办的礼物有,鱼6斤,银镯1对,但红蛋为61个(多一个,取有出头之意)。福建个别地区的定亲礼品甚至全以单数计,不要双数。永定的订 礼为5色,一般是猪肉、牛肉、面、酒、鱼,每色或3斤、或5斤、或9斤,逢单便可。至于定亲时的定金数目,福建民间同样有双有单,无一定规。惠安人的定金 常离不开“8”和“2”两个数字,8元2角、82元、820元,也有在整数后面外加8块2角或8角2分的尾数。这并非出于喜双讳单的禁忌,而是因为当地方 言“八二”与“八字”谐音,以“八二”取意“好八字”。 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
定金、礼物置办停当后,都得加上“挂红”,以图吉利、喜气和红火。定金须用红纸或红布包好,许多人还再扎以红线或红带子。其它各种礼物皆帖上红纸条, 也有人用红纸包裹干货,然后放入布袋或箩筐中,布袋、箩筐同样得帖上红纸,有的地方甚至连布袋、箩筐本身也是红色的,蛋类要染成红色,礼饼正面常用红色染 料点上几点或印以红色图案,鸡则用红线系其脚,谓“红线系(鸡)脚”、“红线牵脚”、或“红线羁胶(鸡脚)”,意为结发夫妻,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福建许 多地区,男方去订亲时,要送红线一束,表示“千里姻缘一线牵”,预祝婚姻长久;寿宁俗谚云:“拴线透老”;泰宁俗语道:“受了男家线,婚姻不能变”。在南 靖船场一带,挑礼担的扁担两端也要贴上红纸条。莆田一些乡村,送礼定亲由亲属中的几位已婚妇女出面,这些女子得身穿红衣服,拿着带红颜色的雨伞,男子母亲 还要手执一对甘蔗,中间用红纸捆住,若男子母亲已故,则这些女子不必穿红衣,但要穿紫色的衣裳,甘蔗改由嫂子来拿,如没有兄嫂,便由其他最亲的人代替。
订婚这一天,男家通常先在神佛和祖先的牌位前供上香烛,求告神祖保佑婚姻美满。随后,由媒人与男方父母及亲戚(主要是男方的姑母、婶母、伯母等)等, 携礼去女家“送定”。也有由媒人代行的。启程之际要燃放鞭炮。男方人员临门时,女家也鸣炮相迎。大家坐定后,女子本人会出来向未来公婆问安,并为贵宾敬上 “甜茶”。男家如备有戒指、项链之类,便由长辈(主要是母亲)给未来的媳妇戴上。平和、南靖等地则是给女子挂“挂脖钱”或“串颈钱”,即取铜钱若干串上红 丝线,让男方派去的长辈套在女子的颈上。在仙游,正式订婚时,男方要把金戒指、手镯套在女子的手上,并把用髻线和银元编成或串成的“银饼”、“项链”挂在 女子的脖子上。戒指、项链、“银饼”、“挂脖钱”或“串颈钱”等的佩戴和套挂,是亲事订立的重要标志,表示此女已属男方之人了。所以有些地方进而用这一礼 仪来代称定亲。厦门一带定亲的俗名是“挂手环”,泉州民间称定亲为“戴手指”,仙游人曰“挂脰”,尤溪人更直接把订婚叫作“系记”(意谓女子系上属于某人 的记号)。 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
男方礼物送进来后,女家也要将此供于神佛和祖先的牌位前,敬告神祖,祈求赐福。当然,男方所送的财礼,除聘金(定金)外,女家一般不能全部收下,而是 取出其中的一半或大部分,另外再加上一些礼物,送还男方作为答礼。比如,男方送来两只公鸡,女家只收其一,另回以一只母鸡。总的来看,女家回送的礼品,各 地不尽相同,但普遍都带有几样颇具寓意的东西,以寄托合家欢乐、兴旺发达的美好心愿。在霞浦,女家的回礼中有鞋底(意为“起底”,能起家底),芝麻(芝麻 富贵),黑豆(与方言土话“有头”谐音,指有出头),糯米(意 为粘住男家大人之口,令其不唠叨,能与媳妇相处和睦)。在福州,回礼往往少不了一双袜、一条裤(袜裤与方言“活”“库”谐音,意指善持家、活财库、家底殷 实)。在龙岩,是回送花生(能发能生)。在漳平,回礼有连巾1副(两条脸巾织成连在一起,意为夫妻相伴终生),桂花枝1对(寓早生贵子之意),种子6包: 芋头、小麦、稻谷、花生、粟、黑豆各1包(预祝姑娘将来生儿育女,恰似这些种子不断繁衍,代代昌盛)。在惠安,女方回敬的礼品含白曲(干酵母,主发)2 粒,老姜母(主多产)2块,大豆种、麦种、粟种(寓意与漳平的6包种子相同)以及“铅钱”等。其中最要紧的应是“铅钱”一物。“铅钱”系用一种次等铅锤薄 似纸,裁成1公分直径大、小的圆形物,中间衔出双喜图案,“铅”与“缘”音谐,“钱”指财宝。当地民间认为:人群相处,缘份极为重要,此家女郎既与彼家儿 郎订定终身,就宜先将缘份布予男家,和男家预结好缘。男家接到“缘钱”,将一部分夹在女家回馈的糖果中分送给亲朋好友;一部分则投进水井和厨下水缸,使缘 份溶于水中,让大家饮到这“缘水”,预卜日后大伙结缘也会有好兆头。在泉州,也有回送芋头、姜母、双连巾等。在仙游,女家以凤雏(即鸡蛋,谓吉利和能生 育)、长命(即线面)、五谷种(寓意与上述同类礼品相当)回盘。在莆田,还有女家回送甘蔗等(甘蔗节节甜,取意夫妻恩爱、甜甜蜜蜜)。
定帖也是定亲的要件之一,俗称“龙凤大帖”,男谓“龙帖”,女曰“凤帖”。“龙帖”和“凤帖”主要是男女双方各列联姻者姓名、年龄、住址以及主婚人、 媒人姓名。闽南一带,有的还要订立“婚书”,男为“乾书”,女为“坤书”,各署主婚人姓名,彼此申明订婚结亲之意。一般是男家先出“龙帖”、“乾书”,女 家以“凤帖”、“坤书”回复。两家交换定帖、婚书,亦即立下了婚约。旧定帖、婚书格式要求甚严。下面列举“龙帖”、“凤帖”、“乾书”、“坤书”各一式为 例:
订婚之日,男女双方往往都要办筵席,宴请亲朋好友,俗称“订婚酒”。赴宴者毋须送礼,即使有送,也比较简单,多少不论,故有人把喝订婚酒叫作 “吃白酒”。但到了完婚成亲的时候,喝过订婚酒的人就得送份厚礼为贺。在许多地方,女方得把男家送来的礼饼分赠给赴宴的亲友和邻里,所以,定亲时男方必须 置备相当数量的礼饼,数十上百斤或者数百个。在漳平,男方要送一种当地独有的礼饼——“女儿饼”,俗称“圆仔饼”,这种饼用番薯、面粉为原料拌白糖制成, 每个重一斤,至少要送100个。分送礼饼与办订婚宴一样,一是表示庆贺,一是将女儿定亲之事告知亲友,昭示乡邻。凡是接受礼饼者,在姑娘出嫁时,都要买衣 料、日用品等礼物相送,叫“添箱”、“添妆”。送人的礼饼得完整,不能切开。在诏安,若收到的礼饼是切块的,届时可不必置礼“添妆”,曰“吃饼畔,无人 情”。
自定亲起,两家就开始改换称呼,以亲家、亲家母、姨、舅、叔、伯等对号入座;未婚男女互随对方称呼其父母,也有以“叔叔”、“婶婶”、或“伯伯”、 “伯母”等称呼对方父母的。与订婚前不同,订婚后,男女双方可以大胆往来,姑娘可以经常到男家走走,小伙子也得到女家帮忙干点活。在连城四堡,订婚后,逢 节日、庙会或办喜事的吉日,男方派一个小妹妹去把姑娘接到家里,姑娘来过一趟后,下次再来就用不着去接了;女方亦是如此,只是去接小伙子的换成弟弟或哥 哥。不过,在泰宁,订婚后,男女互不见面,不期而遇时还要回避。
订婚后,多数要待年把至二三年才完娶。在此期间,男方逢年过节要给女家送礼物,主要是端午、中秋、过年(春节)三大节,俗称“送节”,也有另称过年这 次送礼为“送年”。礼物大多离不开猪肉、面(线面)、衣料等,同时与节日相应,端午时带有粽子,中秋时带有月饼,过年时带有或 年糕。女家也会回送一些礼物。在光泽,“送节”有“送小节”和“送大节”之分,订婚后尚不打算娶媳过门的一年或几年里,送节可以简单一点,谓“送小节”, 但到了准备结婚的一年,就要“送大节”了。“送大节”顾名思义送礼丰厚,粽子得用箩筐挑,多达一二千个,月饼少不了二三十斤。女家把男家送来的粽子、月饼 分送给诸亲友,籍此告知有女出嫁,让人家有所准备。
旧时,通过定亲而达成的婚约,具有强制约束力。除非出现“妄冒”(指姐姐冒充妹妹、哥哥冒充弟弟、姑姑冒充侄女,或者隐瞒了重大疾病等)、一方犯了 罪、或到期不娶(订婚后,女方已届成婚之龄,男方无故三五年不娶或逃亡在外三五年不归),一般情况下都必须履行婚约,不许翻悔,男家悔约的不能追回财礼; 到期不娶者虽不受惩处,但也不能追回财礼。与此相联系,福建旧时曾出现过这样的习俗:定亲后,如果男子死了,女子仍算是他家的媳妇,谓“断线之人”,若不 再嫁人,就可立贞节牌坊,为家人、世人称颂,若再嫁便被认为是不名誉的。不过,也有一些男家对这种未过门媳妇重找婆家并不反对、作梗,惠安有句俗话说: “锅内无饭,无法留人”,对再嫁之举较为宽容。如果女子于婚前死去,男子也得认她为“结发之妻”,并把牌位请回家供起来,以后再娶就是“续弦”,拜堂时要 拜发妻的牌位。男子亡故而女子另行择配者,女家须将男家已给的聘金、彩礼退还一半或大部分;女子去世而男子再行选娶者,男家不得向女方要求退偿。
民国时期,仍以婚约为结婚的法定程序。现行的新婚姻法没设婚约的规定,不承认定婚是结婚的法定必经程序,切断以婚约束缚婚姻自由的锁链,否定了父母以 女儿换取财礼和包办婚姻的做法,也给青年男女提供了摆脱父母干涉婚姻的依据。至于由家长出面、或男女本人自愿订立婚约的,地方当局也不加禁止,只是其性质 和效力与旧时迥然不同,如有变故,可随时提出并通知对方取消婚约。若因见异思迁、或无充分理由而悔约的,将会招致舆论的谴责和旁人的非议。另外,如果女方 翻悔,就要退还男家所送聘金,所送礼物退否均可,主要依男方的态度而定;如果男方变卦,则聘礼财物分文不退。
(五)聘 礼
聘礼,也称“聘财”、“彩礼”、“财礼”,是男女订婚和结婚时,男方付给女方的财物。在“聘娶婚”时代,“婚礼先以聘财为信”,男女“非受币不交不亲”,聘礼被当作构成婚姻关系的首要条件。
论定聘礼时,主要是双方家长出面,媒人居中传话调和。或由男家先开草帖,与女家商议;或由女家先提出聘礼要求,交给男家考虑。双方往往争执不一,讨价 还价,常需媒人往返数次才可定下。也有因聘礼数目上的出入无法谈拢,终至亲事不能圆满的。聘礼谈妥后,便正式书写礼帖(礼单),开呈聘金、礼品若干,立以 字据。男方于成亲之前必须予以兑现,否则就难完娶。
旧时福建,聘礼之厚薄因地而异,视家境贫富而定,但“论婚重聘金”(民国《平潭县志》卷21《礼俗》)、“妇家苛责聘仪”(民国《泰宁县志》卷23 《礼俗》)的习俗却很通行。某些有女之家甚至“不择其婿之贤否、年之相若,但得多索聘资即乐与之缔婚”(民国《大田县志》卷5《礼俗志》)。少数名门望族 为体面和炫耀,奢侈排场,更是助长了陋俗。曾有仁人贤者不忍此风泛滥,欲起而抑之。清光绪四年(1878年),邵武府知府袁绳武在当地立下禁碑,明令: “嗣后,聘金无论贫富只准八十千(钱)至六十四千(钱)为止;不收聘金者,听首饰衣服均不得过四件,……其余红肉不得过九十斤,海菜果子每色不得过五 斤。”(民国《邵武县志》卷22《礼俗》)然而,重礼索聘由来已久,约定俗成,实非一纸禁令所能制止。
民国年间,已出现了花钱少的“文明”婚礼,但行聘仍为主流,且数额更大。在武平,聘金“必以百金为率”,多者达“三百金以上”(民国《武平县志》卷 19《礼俗志》)。在政和,“聘礼旧以白银十六两作两锭用红线系焉;今加数倍,大约以百圆为率,并具钗珥、衣裳及礼饼百斤”(民国《政和县志》卷20《礼 俗》)。在崇安,聘金约“六十元至一百二十元”,另加“衣饰、礼饼、鸡鸭、豚肩、龙眼、荔枝、栗干、胡桃、五子果等物”(民国《崇安县新志》卷6《礼 俗》)。在上杭,“俗尚日趋繁华,女家以嫁奁不丰恐失体面,于是多索聘金猪酒,男家亦以争体面,故事事必求其丰,致有鬻田宅以行之者。”(民国《上杭县 志》卷20《礼俗志》)在长汀,“聘金昔仅有百十千钱,今则动辄数百元,此外尚有猪、酒、鱼、肉、米糍等类”(民国《长汀县志》卷17《礼俗志》)。在南 安,清乾嘉时期,聘金“不过百十金”;“今(指民国)则婚嫁论财聘,动以数百金为比较”(民国《南安县志》卷9《礼俗》之二)。

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大力倡导男女平等、劳动致富,新婚姻法禁止借婚姻之名索取财物,买卖婚姻受到批判、冲击,提倡不要彩礼、俭简为婚,新人新事 层出不穷。可是议聘现象并未彻底消除,在广大农村仍相当普遍。8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重聘之风似较前更盛。聘礼少则几千元,多则 数以万元计,耗资甚巨。在厦门,近十年来,女方向男方索取聘金,已从数百元涨到几千、上万,从原来要求一般的家庭用具涨到多种高档消费品,例如25吋遥控 国际线路彩电、音响、三门电冰箱、多功能录相机、白金项链等,有的甚至连煤气、电话、传呼机也作为条件。在建阳,有的聘礼就大致包括:聘金1000元, “母担”(抚养费)800元,金耳环1对,金戒指1只,手表1块,自行车1辆,金子3钱,银元40个,衣服十多套;另外,女方办酒的物资或开销也由男方负 责。在大田,聘礼一般是:聘金1000元,母亲抚养费1000元,女子衣服钱2000元,银元80个,大米200斤,猪肉200斤,鸡鸭30只,冰糖50 斤。在将乐,聘礼大抵为:聘金1500元,“孝母钱”银元50~100个,女子着装费600元,鸡、鸭各20~50只,猪肉150~300斤,糯米 50~100斤,礼饼约100块。在连城,聘金从千把元到万余元不等,其中,四堡乡的聘金除人民币五六千元外,还要银元100多个。在安溪,各乡镇聘礼普 遍较高,官桥、金谷、蓬菜、魁斗、凤城等地约3000~5000元,湖头约4000~7000元,东溪大都在1万元左右,有的偏远山乡则高达万元以上。福 州郊区峡北乡的聘礼数目也很大,聘金至少要1.3万元,礼饼得挑一担。莆田沿海一些乡村的聘礼之高更是令人瞠目结舌,自80年代中期起,该地区几乎每年都 以1000元的幅度上涨,除北高和忠门个别地方之外,一般都在1万元左右,另外加一个“几担”(面食、线面、猪肉等各100多斤);而80年代后期,每年 都以2000元左右浮动,聘金也陆续上升到1.5万、1.8万、2万,而且要外加一个“九担”,担数也增加了。主要是按质论价,年轻漂亮的自然就高,貌不 出众的次之,傻姑娘的卖价也不下万元。1988年,忠门乡个别“村花”的彩礼激增到2万元至2.4万元。
这种高额彩礼,对农民来说不啻为一场灾难,广大农村青年叫苦连天,他们面对现实,轻则负债累累,重则倾家荡产。由此也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有的男青年为 筹集结婚费用,不择手段地弄钱,赌博、贪污、偷盗、诈骗、抢劫、行凶直至落入法网;有的青年则采用换亲、非法同居等办法逃避彩礼。人贩子也乘虚而入,奔走 于西南、西北等地拐带妇女回闽贩卖。这类女子前些年以来自四川省的居多,故通称其为“四川婆”。拐卖妇女国法不容,但因“售价”低廉,千把元至两三千元即 能“成交”,所以屡禁不止。
在福建,多数女方家庭收受彩礼后,再将彩礼的全部或相当一部分化为嫁妆返回男家,实是借收彩礼之名为女儿日后建立的家庭奠定物质基础。但因互相攀比, 彼此仿效,彩礼“水涨船高”,成为缔结婚姻中的一个重大负担。即使碰到比较通情达理的女方,让男方“随意相送”彩礼,因有定规,男方也还不敢(或不愿)过 于将就,终究难脱俗套。
此外,对于聘金的总额,福建许多地方还注重其尾数谐音的吉利。福州、长乐一带的聘金从133、333、533到933、1333,等等,总带有“3” 字,长乐人甚至要求末数三位必是“连三”。这是因为福州方言中,“三”与“生”同音,以“三”寓意生育和兴旺。南平的一些乡村,聘金以“6”为吉 数,560、1600、1006等,意指“六六大顺”。在闽西的龙岩、上杭、武平、连城、永定等地,聘金则与“9”结缘,1999、2999、5999元 或4900、5900、7900等,含“久久长长”之愿。在邵武,聘金的数量,大多取6、7、9这些数字,如360、666、760、900等。邵武俗有 “七成八败”之说,谓“六”为“六合”、“六六顺”、“九”则谐音“久”,取“长久”、“永久”之意,忌“四”、“五”、“八”。在清流,聘金无论多少, 往往有个零头,曰“子孙银”。 福建文化
(六)送日子
到了准备完娶成婚的时候,男方预先择定迎娶的吉日佳期(按阴历算),用红纸帖写好,备上礼品,由媒人送至女家,谓之“送日子”,亦称“送日”、“送日帖”、“送日头”、“送日单”、“送日子单”。类似古代“六礼”中的“请期”。
旧时十分重视嫁娶的时日,一定要择吉避凶,选个黄道吉日。人们往往请算命先生或星相先生“捡日子”,先生用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或加以男女双方的父 母、祖父母的生辰八字,综合推算出没有相克的结婚吉日。也有翻阅皇历,参照其中宜忌所指而选择日子。在大田,拟定婚期既要根据男女本人的生辰八字,还得看 双方其他家庭成员(女儿除外)的生辰八字,如有一人的八字与之相冲,便要重选日子。
除却算命先生的玄虚论说和老皇历的宜忌戒律之外,福建民间还流行关于婚期吉凶的习惯说法。一些地方忌无春之年嫁娶。无春之年,指当年无立春日,有些地 方称之为“寡年”。因“寡年”的“寡”字与“寡妇”、“寡居”、“鳏寡孤独”等词语相关,显然是大不吉利的。在闽东、闽北的不少地方,忌女子18岁和24 岁那年出嫁,也有只忌其中之一的,因为传说中的临水夫人陈靖姑(民间信奉的女神)18岁结婚,24岁祈雨殉难,所以对待嫁女子而言,18岁与24岁乃不祥 之龄。至于婚期所处的季节、月份,福建人普遍喜秋冬和仲春(尤以秋冬时节为多),夏季甚少。闽南一带有忌五月、七月、九月之说,谓“五月有误”(“五”与 “误”谐音)、“七月娶鬼某”(七月为鬼月)、“九月狗头重(“九”与“狗”音同),嫁娶皆不利。邵武人选择结婚的吉期,一般都是逢六、逢七、逢九或十二 这些日子,月份大多是在农作物收成之后的秋冬之季(即九月至次年正月),忌八月。秋冬是秋收冬藏的黄金季节,又是农闲的日子,秋收之后,家境也相对宽裕, 适宜于男婚女嫁。民间也有“秋收冬藏,娶妻拜堂”之说。且春节前完婚,“娶个媳妇过大年”,更加增添节庆喜气。而在夏季,天气炎热,食物易腐,人觉困倦, 农事繁忙,夫妻生活不便,故尽量避免举行婚礼。在一些地方,人们多选择双日成亲,忌单日嫁娶;许多地方还有定双月双日的结婚习俗。以应“好事成双”之说。
对男方送去的婚娶日子,女方一般都会接受。在永定、泰宁等地,女方同意后回给“允期”帖。在德化,女方在10天内如无异议,男方即如期迎娶。在福清、 罗源等地,男方选定婚嫁日期,先要告诉女家,征得认可后,再正式书写红帖,行“送日子”之礼。在松溪,男方要送去两个或三个“吉日”,由女方确定其中之 一。在邵武,“日子”用红纸写好,于农历七月初七日请媒人送到女家。女家如果同意男家择定的这个吉期,即收下这张红帖;如不同意则不收,退还男家,男家须 待来年重新择定后于“七夕”之日送去。
“日子单”上不仅要写迎娶日期,而且还得载明新娘上轿、进门的时刻,有些地方甚至还须开列包括男女两造年庚、乾冠坤开(上头)时刻、安床和裁衣时日及其宜忌等内容,在惠安,嫁娶的“日帖”需准备两份,一份送给女方,一份张贴于男方的祖厝或居宅厅堂壁上,以示成双成对。
送日子时,男方同时要给女方送去尚未付清的最后一部分聘金以及其他一些礼物,谓之“压日帖”、“压日子单”。在福州及其邻近的长乐、福清、平潭等县, 送聘往往分两次进行——“上半礼”和“下半礼”。“上半礼”于定亲时送纳,“下半礼”(另一半聘礼)就是在“送日子”时交齐。在长乐,男方往告佳期,并送 交“下半礼”时,需以礼饼随之,俗称“定日饼”,礼饼多时以数百斤计,女家将饼遍分戚属,表示吉期将届。当地有首歌谣:“定日饼,圆又甜,表妹喜日冬至 边。有请伊,也请侬,亲亲戚戚都请遍,贺喜贺良缘。”亲戚吃了定日饼,知道嫁期,都在喜日之前赠送物品(多是布料,阔气的也有金银首饰),叫“添箱”。在 福清,男方除“下半礼”外(付清聘金),另加猪蹄、线面等礼物;女家回送礼饼,多为一百双,叫作“日子饼”,男家把“日子饼”分赠亲朋戚友,以示预告婚 期。在惠安,男方需送齐聘金尾数,并外加“锦占布”(一种靛蓝泛紫的土布)二至四支(匹),称“日头布”。在松溪,送日子单时要带上六包糕和礼金余款。 福建文化欢迎你的加入
现在,城镇居民选择婚期普遍由男女本人或双方家庭共同商定,且多以公历纪年计算时日,很少有人再行“送日子”之礼,旧时的择日禁忌大都消失。但是,求 吉利、重喜庆的心理依然存在,顺天时、择闲暇的习尚也延续下来,婚嫁仍多选择秋冬和春季进行,具体时间又多选在“五一”、“十一”、“元旦”和春节等节假 日。在农村,“送日”之俗依然流行,婚期“捡日子”者亦非少数,某些传统禁忌尚有市场。如1988年春节前夕,许多地方出现嫁娶热潮,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 当年“立春”节气在春节前夕,且1988年又是农历龙年,此时完婚,可望在龙年生贵子。不过,这种旧俗遗风已呈淡化之势,逐步与城市的习俗趋同。
(七)新房布置
吉期来临,男女两家书对联、贴双喜,悬灯亮烛,披红挂彩,各将居宅装饰一新。男方须把新房布置停当,忌以曾作过新房的房间重派用场,每件家具一旦到 位,忌随意更动。其间尤重新床的摆放。旧时,闽人曾行“安床”之礼,闽南一带尤为常见。安新床要择吉日良辰。届时,用铜钱一百文,其中八文要与双方八字相 符,安置于床脚,其余压于床头床尾,取夫妻“同心同体”之意。床的位置,也要视男女双方的生庚干支,视门窗与神位座落的方向而定,禁忌床与桌椅柜橱的尖向 相对。当日晚还须祭拜床神。福州一带,结婚前夕,男家要准备好新房,房中摆设全由女家送来,只有床铺由男家自备。床铺应安放于房子当中,曰“安床”。安床 要由夫妻双全、儿孙绕膝的“好命人”来主持。安好后,要选几个儿童在床上睡觉,叫“假刘床”(假刘,福州方言谓辗转翻滚之意)。床下要放置长叶的芋种,叫 “芋栽(苗)”,床中挂着粽子,一个大的叫“粽姆”,附着五个小的。在厦门,“男家安定新床,曰安床,安床后择一父母俱存之男孩与新郎同睡”(民国《厦门 市志》卷20《礼俗志》)。惠安崇武地区,结婚前两、三天,举行“安床”仪式。洞房里点上香烛,由牵新娘的人在床的各个脚底压一块金箔,床头四个角落各放 上三个硬币,床下要放置120个红糯米丸子,表示圆满之意,安床后的120天内,绝对不得移动新床。
安放好新床后,须请一位有“福气”、“好命”的妇女(或丈夫健在、子孙满堂的老者,或丈夫健在、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中年人)来缝制被褥、挂帐、铺床。 新床上往往放置一些寓意早生贵子、富裕康乐之类的物品。在古田,撒红枣(早)、花生(生)、桂元(贵子)于床。在长汀,有的在床头放4个贴“喜”字的柚 子,有的则放内装大米的米筒、尺、秤、算盘、剪刀等,再挂一盏小红灯。在连城,先置12堆爆米花于新床,每堆兼有花生、豆子和小红包,再呼12个童儿爬上 去滚闹,俗称“爬床”。让小男孩上新床翻爬滚闹的习俗,在福建各地颇为普遍。或安排于新床搭好时,或放在闹洞房期间。希翼由此获得好风水、好福气,来日将 早生贵子,也反映出重男轻女的思想。若小儿滚爬时恰好撒尿,弄湿新床,主人非但不会生气,反倒视为吉兆。
新床通常于婚前几天摆设清楚,在大田县却延至闹洞房前夕,方由母舅临时铺搭。
现在,旧的安床习俗已渐少见,只在农村一些地方仍行择日择向和安床习俗。
(八)贺 喜
婚嫁之际,接到请柬或口信的亲友、戚属和乡邻,纷纷赶来馈礼贺喜。在福建各地,女家的宾客多以衣物为贺礼,男家的宾客多以红包(钱)为贺礼。贺礼多寡视关系亲疏而定,也因贫富而有别,通常有一定之规。 福建文化欢迎你的加入
向婚嫁者贺喜,最忌以钟为礼。因“钟”与“终”谐音,“送钟”有“送终”之嫌。也不可送去手帕,因手帕常是给人擦泪用的,带伤感哀愁意味,与婚嫁喜庆 相悖。一些本该成对的物品忌拆成单个作贺礼。送人一对花瓶或一对枕头,祝夫妻成双成对、比翼齐肩,礼轻意重;忌讳只送一只花瓶或一个枕头。贺礼必须在婚礼 前送达,婚礼后不能补送,补送被认为不吉利。主人收下贺礼,多要用红纸按人头一一登记,以便日后逢对方有婚嫁之事,自己回报贺喜有个底谱。男家一般得把众 宾客馈赠的彩联、布料、床单等,依辈份、排行张挂于厅堂四周壁上,舅舅的联轴当列首位。在寿宁,有“退礼”之俗,对送礼致贺却无暇赶赴婚宴者,或曾有恩惠 于婚嫁之家的人,其贺礼主家原封不动,待婚礼结束后几日,再分别登门退还,并致谢意。
1949年后,提倡婚事新办,送礼贺喜也从简就俭。自从80年代以来,随着婚事大操大办风气的复起,贺喜礼金不断水涨船高,红包从二三十元、五六十元到七八十元、上百元,甚至数百元,有增无减。
(九)嫁 妆
嫁女之家,必须于佳期前夕备好妆奁(即嫁妆),以供女子陪嫁带往男家。魏晋时期,妆奁只有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等物,唐宋以后,泛指女子所有的陪嫁品。 旧时,福建民间妆奁什物名目繁多,主要有箱、橱、桌、椅、凳及服饰、衣料、鞋袜、被帐、盆桶等日常生活用品。妆奁丰俭因女家贫富而异,悬殊颇为显著。富者 丰厚,不仅上述诸件一应俱全、数量充足,还加上使女、田产、金银细软和大笔“压箱钱”,甚至包括棺木寿材;穷困人家则因陋就简、勉强随俗,使女、田产、金 银之类固无,就连普通奁具也大打折扣,相形见拙。因此民间有“富人家嫁女,穷人家卖女(赚聘金)”,“上等人家陪钱嫁女,中等人家将钱嫁女,下等人家赚钱 嫁女”的说法。德化、南靖、大田等地,嫁妆就有“全厅面”(各类嫁妆齐全)和“半厅面”(嫁妆较少,相当于“全厅面”的一半或部分)之别。在寿宁,嫁妆多 则36杠(两人一抬或一人一担为一扛),俗称“满路红”,少则3杠,叫“三杠头”。 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
嫁妆厚薄固然因贫富而别,但某些奁具却是人所必备的,这些奁具价格低廉,平常使用,意不在奢华,而重其吉利象征。在福建多数地区,嫁妆中不可缺少的是 马桶、澡盆、灯等几样东西。马桶俗称“子孙桶”、“花盆”,澡盆俗称“祖先盆”、“脚桶”,“灯”和“丁”谐音,皆取意早生贵子、人丁兴旺。此外,各地还 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常备奁具。在南平,与马桶、澡盆同等重要的奁具还有一床草席(两头绑上红布),一套寿衣(有白布和麻布各一套),一个酒壶和一个炖蛋杯 (后两件器具是配套的,皆为锡制,今则多为瓷制,是女子分娩“坐月子”时用的)。在长乐,与马桶一样,镜箱也非要不可,俗语说:“有办无办,镜箱便桶铁铁 硬”。在尤溪,还不得遗漏一对火笼(喻意亲热),一个红手捧(篾织,用以盛剪、尺、锥、针等,喻女子精通针线女工,善于持家)。在大田,妆奁中也常有一个 火笼,火笼内须放蒜、葱、生姜、芋头等长年生长的东西,期愿夫妻感情持久、白头到老。在上杭,妆奁中既有“子孙桶”,也要澡盆、筷子、红记索、布带子等, 寓“早生快生,带子带孙”之意。在霞浦,一套麻衣、麻裙也是常见的陪嫁物。此俗由来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相传祝英台嫁往马家前向父亲提出,嫁 时要从梁山伯的墓前经过,并要求准备麻衣、麻裙一套,以便到时祭灵,其父应允。由是,渐成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抗议。但在现实 中,积习之间,麻衣、麻裙的最初用意已经演变。霞浦人以此陪嫁,是为日后家中遇丧事时而备的。在邵武,女家无论贫富,都要让新娘带走一些银器,邵武方言 “银”与“人”同音,“银器”即“人气”,意谓女儿有“人气”,嫁过去将来善生育、能添丁;女家还须为新娘准备一对火笼带走,其中一个在结婚那天要装上炭 火,让新娘带在轿内,寓意新娘嫁过去后日子过得红火。此外,“挂堂巾”(每块长一丈二尺、宽二尺的大红或黄色缎布)也是必不可少的,新娘到男家后即将此布 悬挂于厅堂一个月,这是新媳妇给婆婆将来过世入棺时盖在尸身上的,如果新郎的祖母尚在,则须多备一块“挂堂巾”。
置办嫁妆时,福建人普遍忌讳以床陪嫁,大概是因为床乃男方自备,女家再送既是多余,也显不恭。而箱子(旧时多为木箱,今则多是皮箱)则是比较通常的奁 具,箱内主要装衣服和布料。福州、长乐等地,衣服和布料得用红线缝好;长乐人还必有一块红布,以备将来长辈去世“回龙”之时,女子作红裙穿。箱里一般都要 放些钱,称“箱底钱”,也有把钱置于箱的四角,曰“压箱角”或“垫箱角”。“箱底钱”视娘家家境和“手面”(指慷慨或吝啬)而定,有几元、几十元、数百元 不等。在泉州,“压箱角”须为双数。在华安,有的连箱内衣服的口袋也要放进红包。在惠安,“缘钱”(“铅钱”)一物不可缺少。在福州,人们还要往箱子中放 入几枝四季花,或几捆草纸(卫生纸),希望新娘早生贵子。在长乐,物品装箱之前,箱子底层须用粗纸铺上,接着盖一层红纸,以示压邪;衣物等放妥后,最上层 要放些糕、糖。有的地方,箱子抬出家门时得在门槛上碰一下,以便留下其中财气,防止被嫁女带走。到了结婚当日晚上(多在闹洞房之后),新娘陪嫁的箱子往往 得打开,让客人们参观,俗称“开箱”。在尤溪一些地方,女家的某些嫁妆要根据男家财礼而定,若财礼中有鱼,就须陪以耳坠,若有糯米则须陪给金戒指。在南 平,女家发奁(送嫁妆)前,先要请两位亲戚手执筛子,放在一盆燃着的炭火上方,新娘的每一件嫁妆都得从筛子上经过,“筛一筛”,既“筛”下其中的财气,以 免被女儿带走,也烧去奁具中的不洁之物。与此用意相同,在厦门,嫁妆抬走时,先要从香炉和簸箕上经过。在闽南一带,新娘出阁,常有一对“带路鸡”(“引路 鸡”)陪嫁。娘家人预先仔细挑选一只即将下蛋的母鸡和一只会啼更的雄壮公鸡,待出嫁之日,用九尺红头绳,两端分别捆住公鸡与母鸡的脚,成双放进篮中,由新 娘伴提到新郎家。因“鸡”与“佳”揩音,寓意新娘新郎和睦相处,白头偕老;“九”与“久”谐音,红头绳九尺寓意长久。新娘进洞房时,媒人或大姑大嫂赶紧把 “带路鸡”放到床底下,然后撒些米,如果公鸡先出来,大家高兴地说:“头胎准是男的”,若母鸡当先,她们便连忙转个口气道:“先生姐姐再招弟弟”。如果当 天或一两天母鸡就下蛋,更被视为新娘早生早育的吉兆。
现在,嫁女办妆奁的习俗依然存在,而且重妆风气比过去更甚,奁具品种日趋多样化、高档化,耗费大大增加,缝纫机、自行车、电风扇、电冰箱、组合音响、 彩色电视机以至摩托车、空调、套房等,越来越多地加入嫁妆的行列。这一方面是由于人民生活状况改善、消费水平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买卖婚姻不断破除,借嫁 女捞钱财者明显减少,许多人都把聘金如数转化成嫁妆,或再添加一些,其实就相当于男方出钱让女方购置妆奁或男女两家共同购置。有些家境宽裕的女方,其奁具 价值甚至超过聘金一、二倍;有的虽不问聘金,却也陪一笔可观的嫁妆。这自然是为女儿幸福着想,但亦包含讲排场、争体面的成分。在建阳,有人以一块大红布帖 上20张10元面额的人民币作为妆奁。上述陪嫁现象,城镇居多,农村较少。与此同时,一些有关禁忌、礼节仍在流行,不过因时代变化,其形式有所不同。如马 桶这司空见惯的奁具,常被痰盂、塑料桶所取代。当然,婚事从简、不议聘礼、不讲嫁妆的新人新风尚也在不断涌现和发扬。
旧时,妆奁多于嫁娶吉期前一日发出,多由女家派人送去,也有由男家遣人搬回的。妆奁送到,男家要备席款待送奁人。在长乐,男家接奁后须还送礼品“十 色”作为“回担”,若女方祖父、祖母健在,则须加送猪肉,称“大公份”、“大妈份”。现在,嫁妆大多在结婚当日送往男家,或与新娘同行、或于新娘离家前后 一段时间内另行发送,常由男方来人搬取。与往昔靠人力抬、挑不同,现在妆奁一般是用汽车(农村中有的用拖拉机)运载。送奁车子一到男家,男方即鸣放鞭炮迎 接。
(十)催 妆
男方于迎娶前一日,或婚礼当日早上,备礼随迎亲队伍送往女家,催促新娘出阁,曰“催妆”。莆田、仙游一带谓之送“起轿脚”,漳平叫做送“入门笑”,连 城人称“送斋荤”。因礼物多备办装担,或先盛于盘中,再用担子挑去,所以常被称作送“盘担”、“轿前盘”、“礼担”、“起嫁担”、“过门担”、“缡母担” 等。也有一些地方在更早几天就送催妆礼。莆田、仙游一些地方是婚前二日送去的;漳平是婚前一至三天送去;在泉州,迎娶前三日送“轿前盘”的叫“三日盘”, 五日前送的叫“五日盘”,先七日送的叫“七日盘”。
用于催妆的盘担,包括礼帖(开列礼品的名称、数量)以及猪肉、猪头、猪腿、鸡、鱼、海味、线面、粿、 米、酒、糖、香烛、喜炮等物品中的几种。有的地方,女家苛求,男家须另备红包若干,以应付诸如上箱礼、梳妆礼、开门礼、引拜礼、女子行路礼、裁缝礼、厨师 礼、帮工礼等项。倘若此前尚未将预约的聘金交齐,那么催妆时就得把余额尽数送去,这又带有送聘的色彩。少数过于计较的女家,还会对男方的盘担挑三捡四、嫌 弃刁难,男方只能千方百计予以满足,否则新娘无法如期出门。在三明、沙县等地的某些乡村,男方所送礼物是故意短斤少两,而女方则明眼洞察、力求补全补足, 双方为此讨价还价。你争我吵,不亦乐乎!据说又争又吵才会兴旺发达。在大田,催妆礼送到时,女方母亲要哭哭啼啼,俗称“哭担”、“啼担”。
通常,盘担挑至女家,家长先要将此祭拜祖宗、神灵。尔后,女方收下盘担。一般每种礼品都要留下部分送还,有的女家还会回馈一些礼品。随之,女家便可发出嫁妆,故而有“先催妆,后发妆”的风俗。
催妆礼仪至今犹存。
(十一)新人装扮
临近嫁娶,新郎新娘都要沐浴、整容、更衣,尤其新娘更要着力梳妆打扮一番。
新娘沐浴的汤水与平素有异,或为香汤,或于汤中加入其它寓意吉祥的物品。在华安,新娘用桂花水洗身。在南靖,新娘用茉莉花等香花煎汤沐浴。在宁德,浴 汤须放入些肉骨头烧成,谓“有骨能有肉”。在霞浦,则用桂元、荔枝熬汤,桂元当地叫“宝丸”、“桂子”,与“保房”、“贵子”谐音,其意不言而喻。在罗 源,洗澡水中要掺入用菖蒲叶和艾叶熬成的汤液,以示祛邪。
新郎新娘修饰面容,俗称“上头”。新郎主要是剪发、剃脸。新娘一般是请福寿双全的“好命”老媪来梳理头发、挽髻、加簪、插花。新娘还得请有经验的“好 命人”进行“开脸”(也叫“开颜”、“开容”)。“开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拿一条坚韧的细线,将之对折,一手执对折处,一手抓紧线头一端,再用牙齿咬起 线头另一端,使线呈两角交叉状,紧帖在新娘的脸部,三处协调用力,一起一落、一驰一张,把新娘面部、额前、鬓角的茸毛绞掉,令其脸部光彩明净;另一种是用 剃刀将新娘脸上的汗毛刮去。“开脸”意为让新娘别开生面,未婚女子绝对不可以有此举动。此外,在“上头”过程中,新郎新娘均须由“好命人”用梳子象征性地 在头上梳三下,并且边梳边口念吉语,诸如“一梳孝敬公婆,二梳夫妻和睦,三梳子孙满堂”(建阳);“一梳早生贵子,二梳五男二女,三梳大还大小还小”(安 溪);“三下木梳,二下虱篦,生子生孙一大阵”(惠安);“装头戴,已成人,富贵荣华天赐,天长地久,百子千孙”(大田)等等。在惠安港墘村,“梳头” 时,男的先向内梳三下,再向外梳三下,女的则相反。“上头”既是为了装扮,也是俗称成人的标志。在莆田,“上头妈”给新娘“上头”时,还在新娘的发髻两边 各插上一枝纸制的“五蕊花”,并从她头上拔下七根或十根头发,与男家送来的七根或十根新郎头发混合一起搓成“发线”,交由新娘妥善珍藏,以为“结发夫妻” 的物证。
旧时,新娘新郎的贴身衣着均为白衫白裤(将来可做寿衣之用);外套衣着:新娘头戴凤冠(一种礼冠,以金属丝网为胎、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凤凰模型,并挂 有珠宝、流苏),盖以红巾,身着霞帔(一种红色披肩,状如两条彩练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因人称其美若朝霞,故名。凤冠霞帔乃明代妇女 礼服),脚穿绣花鞋。新郎则红顶小帽,长衫马褂,俨若清廷命官。据民间传说,此乃源于吴三桂降清时与清帝的约法,所谓“降男不降女”,故婚嫁时男穿清服女 着明装。一般地说,新娘的衣、裤(裙)、绣花鞋、盖头巾等总是以红为吉。在闽南许多地方,新娘出嫁那天穿的衣裤、鞋袜应缝上“铅钱”或“盐米”(食盐混合 大米),若不缝,就改用筛子装着在火炉上筛一下,其用意都是为了避恶驱邪。同时,新娘身上衣服的总数必须是双数。在福州,新娘的帖身衣服不能有口袋,也忌 讳穿围兜,否则会认为把娘家的财气和风水带走。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观的发展,新郎新娘的装扮正日新月异,逐步现代化。星罗棋布的美容厅和发廊,琳琅满目的梳妆用品,加上化妆修颜知 识的不断普及,为广大新人的修饰与增色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婚服方面,新郎大多西装革履,新娘的衣着更是五彩缤纷,争奇斗妍,讲究款式的新颖、质地的高 档、做工的精细和穿着的得体。他们胸前所佩戴的悬有分别标明“新郎”、“新娘”字样飘带的红绢花,也常常起到一定的点缀效果。不过,在农村地区,旧式的 “上头”、“开脸”礼仪依然可见,即使在城市亦尚未绝迹。传统的重红习俗仍被沿袭,现代新娘同新郎常一起到照相馆拍摄结婚照,新娘身着西式婚纱更形妖娆。
(十二)出嫁酒与劝嫁
女家在婚前(一般在出嫁的前一天)置备酒席,宴请女方亲友,谓“出嫁酒”,也称“送嫁酒”、“嫁女酒”、“起嫁酒”、“出门酒”等等。女方办“出嫁 酒”,男方家长不出席。闽东一些地方因女儿是傍晚离家,故女方于嫁娶那天的中午设宴。在漳平,“出嫁酒”的费用一般由男方负担。在福州,结婚前夕,女方内 外亲须宴请新娘,以示送别,且祝福她上了花轿后平安顺利,俗称“起轿脚”。在长乐,“起轿脚”由女方叔伯辈亲戚主办。
旧时女子出嫁之前,其父母尊长要对她进行“劝嫁”。在福州一带,长辈劝嫁的仪式于女子出嫁的前夜举行。女子在床,祖母、伯母、叔婶、舅妗、姑、姑婆等 长辈齐集床沿屋内,教女子做针黹,懂家事。唱劝嫁歌:“劝女出嫁当新人,夫妻恩爱感情深。要学鸳鸯同偕老,莫象斑鸠‘雨来无亲晴有情’;要学春燕双飞舞, 莫象乌鸦‘心善口噪被人嫌’;要学莲藕污泥心不染,莫象明日黄花抛路边;要学连理花枝相亲爱,莫象寄生靠着大树才发枝;要学齐眉举案相礼敬,莫象日吵夜闹 浪荡人;千言万语劝女心上记,出了娘家就要当人新妇,不象在家女儿自在人。”“做人媳妇和睦家庭人称好,做人媳妇勤俭持家恩爱深;做人媳妇能忍能耐心性 好,做人媳妇双手劳动不歇停。”劝嫁以示家诫,指出当媳妇要稳重自立。同时也要嘱咐有关嫁礼等事宜。在沙县、泰宁、建阳等地,女子即将上轿之时,父母亲要 教训她循三从四德,尊老敬夫,和睦妯娌之类。
此俗现今仍很常见。
(十三)迎送亲
古时男子必须亲至女家以礼相迎,故六礼中谓迎娶为“亲迎”。在福建民间,自明、清以来,新郎“亲迎”与否则并无定规,或亲往女家迎娶,或在家等候,另遣迎亲队伍迎娶。
在厦门,“亲迎(俗称上门娶),由男家具礼帖曰亲迎之敬。……新郎至女家亲迎。”(民国《厦门市志》卷20《礼俗志》)在建阳,迎娶之日,“士人家必 亲迎。”(民国《建阳县志》卷8《礼俗志》)在龙岩,“届时婿盛服乘舆,并备新人彩舆,导以鼓吹,往妇家亲迎。”(清·道光《龙岩州志》卷7《风俗志》) 在永春,“婚娶有送年庚、纳采、文定、纳吉诸礼,而无亲迎。”(民国《永春县志》卷15《礼俗志》)在邵武,“婚不亲迎”,“嫁女……乃不用亲迎。” (明·嘉靖《邵武府志》卷2《风俗》)在上杭,“普通多不亲迎。”(民国《上杭县志》卷20《礼俗志》)在连江,“婿不亲迎,男女两家各以亲戚送迎于中 道。”(民国《连江县志》卷19《礼俗》)
古代迎亲必在黄昏以后,甚至深夜。但在近代福建,这一惯例已被打破。男方择定迎娶时辰,或根据算命先生的说法,或根据皇历上的宜忌规定,或考虑两家路 途的远近,或考虑新娘进门的时刻和男方婚宴开席的时间等情况决定。有因当地多家同时嫁女,新娘争先出门,认为谁早出门,谁就早生育。于是,迎亲者多于成婚 之日凌晨或上午出发,新娘离家时间则上午、中午或傍晚不等。也有迎亲者于婚前一日下午或黄昏赴女家住宿一宵,翌晨迎回新娘,又有不留宿女家,而于当夜、子 夜或下半夜就接走新娘的。总的来看,黄昏时嫁娶虽遗风犹存,但迎亲在白昼间进行的还是居多。
旧时接亲,行具以花轿为主,偶见二人抬、八人抬的花轿,但多数是四人抬的花轿。闽南有句俗语:“四个恭喜扛个也好”(老百姓生男孩称“恭喜”,生女的 叫“也好”)。花轿披红结彩,装饰金碧辉煌,由专营店铺出租(兼代雇轿夫和鼓乐)。在福清,轿底内要放“轿底肉、轿底面”,以示祛邪。在霞浦,为了避邪, 则是在轿前挂一米筛,米筛中间用两只竹箭交叉固着一面小镜子。到女家后,女家注酒于酒瓶之中,曰“元帅酒”,于还轿时送与轿主,用以敬谢“轿王”保佑一路 平安。
各地迎亲都有仪仗,只是排列的次序和热闹壮观的程度略有不同。花轿之外,普遍备有鼓乐队数人,火把若干,大红灯笼两盏,灯笼上写明男家姓氏,称“高 照”。火把、“高照”乃古代黄昏时迎娶的产物,积习相沿。有的地方还扛上执事牌(在连城,执事牌4块,上书族内最高功名)、彩旗等。一些地方男家派去迎亲 的人数存在成双或成单的禁忌。在漳平,媒人带领新郎或新郎的叔伯兄弟共3人或5人(人数须单数,不可双数),去女家迎亲;在大田,迎亲队伍共13人或15 人,也要单数;在长汀,迎亲人数则须成双。
一路上迎亲队伍灯火闪烁、鼓乐悠扬、鞭炮喧天,热闹非凡。抵达女家时,女家也鸣炮迎进,而后端水、递茶、煮点心,热情接待;若在女家停留的时间较长, 女家还会摆设筵席宴请迎亲者。在福州,新郎进门后,女家请吃太平面,新郎太平蛋吃一个、留一个。在厦门,女家煮两个鸡蛋,剥壳后加白糖、红枣做“鸡蛋茶” 招待新郎及其随行,有的人家还要煮米粉和鸡给迎亲者食用。当日中午,女家置宴请客,宴席中女方亲友会巧立名目尽量使新郎多喝酒,而新郎伴则想方设法为新郎 挡驾,免得新郎喝醉。有趣的是,酒席上会上一道菜——一头煮熟的整鸡,鸡半立于碗中,鸡头朝着新郎,新郎应把鸡头按下,调个方向,否则旁人将笑话新郎是个 “傻女婿”。在少数地区,迎亲者还不能轻易地直接进入女家门户。在长汀,女家见到迎亲队伍来临,立刻关上大门,待迎亲者连续燃放三次鞭炮后方肯打开;迎亲 者要在女家举行祭祖仪式,女家则备宴招待。在泰宁,不管路途远近,无论迎亲人马何时抵达女家外面,花轿都得等到天黑后才能进门;进厅后,乐班不断在厅堂吹 奏“闹厅”曲调,催促新娘梳妆打扮。在连城,迎亲者要进门更需费些周折,新郎不能径直来到女家门口,如果女家住在乡下,须于乡村“水口”处停下,先到女家 宗祠进香祭祖,然后走往女家;而女家紧闭门扉,迎亲者要点燃三响高升炮,若无动静,就再放三响,此时女家才遣人开门,新郎须给开门者(一般是新娘的兄长) 递上一个红包,谓“开门礼”,如对方嫌“开门礼”太少,新郎则要添加到令其满意而肯开门让路为止;进入大厅后,女家给新郎披红(在四堡乡还要在新郎礼帽上 插花),披红、插花均由裁缝师代劳,并收新郎给予的红包。接着,新郎由人引导,一拜天地(一跪三拜)、二拜祖宗(一跪二拜)、三拜岳父母(一般因岳父母的 阻拦而改行作揖),再向内亲外戚依辈份大小,或跪拜、或作揖,被拜者都要出“见拜礼”,随后,女家宴请新郎。 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
新娘起身出阁也有诸多规矩。上轿前,新娘先到厅堂祭拜祖宗牌位,并哭泣着向父母诸亲一一拜别,互诉离衷。在福清、平潭、光泽等地,受拜的人须赠新娘以“红包”,多少不拘。
出嫁之际,新娘总少不了啼哭一场,甚至要嚎啕恸哭,有的还边哭边唱,俗称“哭嫁”。在福州,新娘常赖在床上啜泣吟唱,迟迟不起,谓之“赖床”。新娘哭 嫁在近代已成为一种风尚,直到现在,哭嫁之俗依然基本保留。闽南有句俗语:“哭好命”,俗信新娘出阁无哭泣,娘家会“衰败”;邵武也有俗谚:“新人哭,两 家福”。故新娘子出嫁前要学会一套拉腔拔调的哭嫁本领。由于女子出嫁前一直依恋于慈母膝下,同家人朝夕相处,一旦分离难免心酸神伤,依依不舍而涕下。遇包 办婚姻,女子不能自己选择郎君,婚事不尽人意时,出嫁之际,女子心中更是充满怨恨、悲愤,因此常借哭嫁来发泄。旧时,惠安有一个小姑娘出嫁时在轿内就哭 着:“阿娘,我母噢!阮不嫁,阮不嫁,恁仔今年正十二岁!阿娘,我母噢!阮不嫁,阮卜在家给你相共煮食、顾小妹……。”这正是当年少女们反抗早婚的呼声! 在宁德八都一带,早年曾流行的一首“哭嫁歌”曰:“奴奶哟,奴奶噢,我不去啊奴奶噢,奴奶这样会做事,给我嫁到山头面,路头又远岭又长啊,我不去啊奴奶 噢。奴奶哟,奴奶噢,我不去啊奴奶噢,山上豹仔夜日嚎,霉露罩到目头前,没雨也有檐滴流啊,我不去啊奴奶噢。奴奶哟,奴奶噢,我不去啊奴奶噢,后门五兜金 桔仔,脚叶又青叶又嫩,兄弟又小妹又细啊,我不去啊奴奶噢。奴奶哟,奴奶噢,我不去啊奴奶噢,奴奶这样没本心,菜皮不剥挖菜心,大竹不砍砍竹仔啊,我不去 啊奴奶噢。”歌谣以哭嫁的形式,控诉旧社会妇女婚姻不自由的悲惨遭遇,倾泄出她们的满腔愤懑和哀怨。
新娘哭嫁时,其母亲亦会随之啼哭,甚至家族中的女眷、往日的女伴也要陪哭。母亲的哭声由衷而发,亲生骨肉就要外嫁他家,惜别分离之苦自然涌上心头。而女眷、女伴的陪哭,往往是触景生情,或出于礼俗上的需要。
新娘出门上轿,须随身带几样吉祥、祛邪的物品。在霞浦,新娘身挂铜质“压身镜”(出门时凹面朝里,将到男家时凹面向外,俗谓“压身镜”可避邪,也可使 新娘安心于男家),腰间还系一串荔枝干和桂元干。在东山,新娘上轿时要在轿里放一些糯米制的“红圆”,表示团圆;新娘手里还要抓一些冬瓜糖,上轿后一个个 扔下,表示丢弃以前坏习惯。在松溪,于新娘下腹绑一红布兜,兜内装五子果和红蛋。在光泽,新娘的肚兜里放有蜜枣、花生、桂元、莲子、甜豆子,均取“早生贵 子”之意。在沙县,新娘胸前挂一方镜,主驱邪;肚兜装红桔、桂元、佛桃、荔枝、花生、瓜子等,取“结果”生子之意;还要带“压岁钱”(用红髻索编大铜钱成 串,如龙状,意取“长命富贵”)、“百子串”(以红线把桂元百粒成串,意取“多生贵子”),有的还携有用白绫彩线刺绣的“麒麟送子”图。在漳平,新娘要随 带三样东西:一是用围裙裹爆米花(俗称“米香兜”),二是“生囝袋”,袋内装冰糖、红柑、花生、苎、麻、棉花、糖果、龙眼、瓜子、桂花枝、青丁、米香等 12项,每项的数量都要成双;三是用糖水煮熟的猪心一颗,以备次早让婆家全家人吃,含既同心又甜蜜之意。在莆田,有些新娘手上要拿一块绑有一束刺的肉,以 镇妖防鬼。当地传说结婚时有天狗来吃人,故先备一块肉让天狗吃,绑刺是使天狗咬肉时被扎而逃遁。在厦门,新娘要带毛巾送给公婆,手帕送给新郎的兄弟,红花 送给亲戚,还得带大麦、红糖、芭蕉、红枣、葱、排骨、春种、火炭、棉花、豆子、冬瓜、“缘钱”等共12种东西。在惠安,新娘腰间系着的“肚裙”(兜肚状) 须放进“压肚裙”之物:面上印有“钦天监”字样的《老皇历》,主避邪;泥涂做成的孩儿、肥猪,祝愿早生一个肥头胖脑的麟儿;红桔、染红熟鸡蛋各两个,以作 新娘夫妇见面礼;“缘钱”若干,以示带去缘份;小鸟巾两块,说是为备“天癸”(月经)突来之需。
在福建不少地方,新娘出嫁时,还常常携带一把纸折扇,多为“避邪趋吉”,也有派以别的特殊用场。在厦门,新娘离开家一段路后,要丢下扇子,娘家让一个 小男孩随后捡回。闽南话“扇”与“姓”同音,把扇子拾回,表示女子出嫁后仍不改姓,有对娘家感恩思念之情。当地也有人是在轿子后面放一把小折扇,曰“放心 扇”,取请娘家放心之意。在安溪,新娘出门后不远,或经过一水沟时,将手中的旧折扇扔下,由哥哥或弟弟换一把新的好扇子给她。当地方言中“扇”与“性”音 同,此举意指新娘去掉坏心扇(性),保留、带走好心扇(性),俗称“换心扇(性)”。在华安,新娘出门前,要随手将扇子抛向身后,意谓不把娘家的风水带 走。在沙县湖源,新娘行至村口时,要与等候在那里的弟弟互相交换手中的折扇,折扇能分能合,寓意姐弟虽别亦有相聚之日。
旧时,重男轻女思想作祟,认为“女子不是子,长大是别人的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娘家惧怕自家的“风水”和“财气”被出嫁女带走,因此从 发奁起就已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到新娘出门上轿之际,就更为谨慎,严加防范。在福建各地,均有在新娘出嫁离家时,不容新娘的双脚直接踏着娘家的地面或沾走 娘家的尘土的做法。于是,便出现了几种有趣的新娘上轿方式:①由母舅、父母、叔伯、兄弟或媒人抱着或背着上花轿。②以米筛或簸箕铺地,让新娘踩着上轿。通 常用两三个米筛或簸箕,随着新娘的脚步次第前传。也有用布袋或草席铺地。③新娘走到门口时,须脱掉脚下的旧鞋,换上事先摆在门外的新鞋上轿;或者等上轿 时,由兄弟退下新娘在娘家穿的鞋子,换上男方送来的鞋子。换回的鞋子要藏在家里的一个隐秘地方。④先在新娘穿的鞋子底下帖一层红纸,上轿后,再由兄弟将红 纸揭下拿回家藏好。⑤将②④两种做法结合进行。⑥双脚可直接着地行走,但出门时得从香炉、风炉或火盆上跨过。⑦新娘着旧装出门,到门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小棚 子中换上新衣、新鞋,旧的一套仍留在娘家。
新娘不仅在上轿时不可沾带娘家的尘土,就是在厅堂里跪拜祖宗、父母、亲友时,也要踩在簸箕、米筛、红布袋、毯子或椅子上面。为了避免带走娘家的财气, 新娘应当把原来用的钥匙留下(一般是上轿前交给兄弟)。在漳平,新娘是故意将她在娘家用的钥匙拿走,半路上交予弟弟或其他亲人带回。
在一些地方,新娘一出家门,娘家人就立即把大门关紧,唯恐“财运”随嫁女“外流”;关门前后,还常伴有其他相应的举动。在清流、连城等地,关门前须泼 出一盆水。在沙县,关门前要迅速用新扫帚在台阶上扫三下。在光泽,关门前先用扫把向外扫三下(把煞星扫出门),再向内扫三下(留住财气、风水)。在宁德以 及沙县的少数地方,关门后用扫帚往里扫三下。在连城,也有人于掩闭大门后,在门后背挂一把秤,门边放一把扫帚。在莆田,则于门后挂一把铁耙。
新娘上轿后,轿前往往要贴上“轿封”,载明男方宗族或男女两姓曾有的最高官衔和科举名第,一为显耀家门,二是用以“制煞”。在古田,“轿封”上只写 “某某某堂吉月吉日某封”。在仙游,轿前贴上写有“金麟凤凰至此”等字样的符,以为镇邪。在罗源,花轿背后须挂一猪脚。传说,古代当地迎娶多在夜暮时分, 且常常途经丛林莽地,有遭受野兽侵扰之忧,预备猪脚一只,一旦路遇野兽,即时抛出,引开它们,以化险为夷。由是,相沿成俗。 fjcul.com
福建少数地方还兴“拖轿”之礼。在霞浦,轿夫起轿欲走时,新娘母舅故意上前拉住花轿,连拖三次后才肯放行,以示难以割舍,俗称“拖轿脚”。行“拖轿”礼后,新娘要送给娘舅一个红包(由男方事先准备好)。在福鼎,则是由小舅子出面拖轿,谓之“留轿”。
接到新娘返回男家的路上,迎亲队伍同样是敲锣鸣炮、吹吹打打,加上女方的送亲人员,更显得壮观。娘家大多派小舅子及其他亲友为新娘送嫁,其人数也有一 定讲究。在安溪,送嫁的新娘伴(俗称“陪嫁嫂”)为3个、5个或7个,须单数,连同新娘刚好成双;在长汀,送亲人员包括新娘在内也得成双。在惠安崇武,送 新娘的队伍8至14人不等(要双数),其中提灯的男孩叫“阿舅仔”,送嫁的女孩叫“阿姨仔”。在泉州,送亲者一般为10~12人,即一桌酒的人数。福州有 的乡村,送亲者不必跟到男家,当行程过半时,便举行“交亲”仪式,迎送双方都停下来,各沿相反方向绕花轿一圈,然后送亲者折回,迎亲者继续前行。在泰宁, 花轿到达男家门口,送嫁亲戚就要返回。
在三明中村一带,考虑到男女两家路程较远,男方须预先置备酒菜挑至中途,就地供轿夫食用充饥,称“新娘途中餐”。如今,虽然不用轿子,但不管远近迎娶,新郎家仍要备办“新娘途中餐”,以慰劳迎亲队伍,表示夫家的热情好客和新娘到来的和睦吉利。
新娘上路后,一般行人碰到花轿,不能与之抢道,而要让其先行。旧时,就是当官的人或新登科第者,若路遇抬着新娘的迎亲队伍,亦得将官轿或大轿靠边让路。
迎亲途中,忌遇着孕妇、死人、棺材等,否则会有“喜冲喜”或“凶冲喜”,视为大不利,须有措施对付。在福州地区,若撞上此类不祥之事,新娘要捏碎一个 桂元干(预先备好一串),以破煞驱邪。闽西客家人则认为“新娘压十煞”,生比死大,新娘更比死人大,因此,新娘迎亲队伍遇上送葬队时,送葬队必须停下靠 边,或隐藏或拐道回避。
迎亲途中,如果碰到另一支迎娶队伍,称“喜冲喜”,亦属不祥,也当采取应急措施。在罗源,两顶花轿要迅速相擦而过,轿中的新娘一手执剪刀拼命空剪,一 手抓起放在膝头盘子里的米、筷子、谷子等混合物摔向轿门,哪一方的轿夫跑得更疾,新娘剪得更快、摔得更有劲,哪一方“制煞”的效果就更好。在霞浦,两支迎 亲队伍都要竞相往路边高处攀登,先抢占到制高点者为吉。遇到这种情况,双方往往发生激烈冲突,甚至大动干戈,以拳脚功夫论胜负。在政和,有的人要事先打听 沿途村庄有无同日结婚的,如有,就相约错开时间,避免相遇。假如途中相遇,都要争抢路边坡高的一面,有时甚至冲向山顶,以讨吉利。相持不下时,扭打的现象 就时有发生。除了这种较劲相争的方式外,还有另外一种比较普遍的文明解决办法,就是由双方新娘互换礼物,如手帕、戒指、扇子或红花等,互不相妨,都避免了 不吉的兆头。在大田,新娘之间交换戒指或扇子,谓“子换子,两人一样好”。在南靖,也有人对“凶冲喜”和“喜冲喜”一视同仁,嫁娶之家事先准备盐、米和茅 草上路,万一遇及送葬的或另一新娘轿,就把盐、米撒向对方或口含茅草一段以此消除晦气。在惠安,双方在路上的应急措施了结后,回到家中,各方均要向巫婆、 神汉、菩萨问卜,花钱烧纸“补运”,以便禳吉避凶。
当迎亲队伍经过某些所谓“不洁净”(不吉祥)的路段时,新娘和迎亲者都得按旧俗手段禳解。在霞浦和寿宁,新娘过桥越河时,要把两个熟红蛋(寿宁的还有 茶点)丢进桥下水中,敬奉那里的鬼怪,以免其拦路。在将乐,路过神亭、村口、大树下、大山谷时,迎亲人员须燃响鞭炮,驱邪开道,以保障新娘平安抵达。
花轿抬到男家门口,迎亲队伍和男家人员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喜庆。不少地方,新娘须按既定的吉时入门,若时辰未到,花轿得停于门前,新娘也不可下轿。旧 时男尊女卑,做人媳妇地位更低,新娘临门之际,就要领教男方的权威。建宁、泰宁等地,花轿来到男家门口时要特意停留片刻,谓之“顿驾”、“存嫁”,以灭新 妇之火性,令其日后不敢冒犯尊长。闽南一带,新郎要趋前冲轿门猛踢一脚,曰“踢轿”。在莆田,新郎则是象征性地踢轿门三下。“踢轿”意在制服新娘,给她一 个下马威,好让她以后百依百顺,服服帖帖。在寿宁,新娘进门时,男方父母必先登楼,俗称“高一层”。在顺昌、松溪、福安,则是新郎登楼,显示高人一等。在 宁德,新娘下轿时,由一童子执把铜锁面向新娘一锁,表示封箴其口,来日便不会饶舌多嘴而滋事生非。福州、平潭、莆田、仙游、漳平等许多地方,新娘抵达时, 男家赶忙熄灭灶火,取“新娘入门无火气”之意。
新娘下轿前,多由一男童揖请出轿,“好命人”或伴娘搀扶、牵引新娘,由新郎前导入房;也有由“好命人”或新郎开启轿门、请新娘下轿。闽南人通称牵新娘 的“好命人”为“老姆”、“带嫁姆”。在寿宁,由父母双全的一长一幼两名女子(俗称“老接姑”、“嫩接姑”)挽新娘进门。在霞浦,请新娘下轿的是一对童男 童女。俗称“接姑”、“接郎”。
与女家避免嫁女带走财运做法异曲同工,男家也因害怕新娘“带冲”、“带煞”而在新娘下轿进门时也采取各种做法,颇费心机。比较常见的有下列几种:①许 多地方在新娘初到时,男方家人立即躲避,不便碰脸,以便“避冲”。平潭、莆仙一带俗称:“亲人不犯轿头冲”;惠安人叫避“撞马头”、“冲马头”,否则日后 家中不宁,无法与新娘和睦相处。要等待新娘入门后片刻,家人才能露面。②福清、罗源等地,男方要放一米筛在花轿上,以“制煞”;在光泽,男家人把茶、米、 豆往花轿上撒,据说这是请“五谷神”来驱散花轿带至的凶神恶煞;在惠安,是从轿顶掷过红竹筛、撒盐米;在福安,主婚人先用“火符”(烧着的符)绕轿身一 圈,俟新娘下轿进厅后,再以火符绕新娘周身三圈,借以祛邪消灾。③新娘下轿脚不踏地,踩着铺在地面的米筛(福州、龙岩、清流、长汀等)、红布袋(福州、福 鼎、霞浦、罗源等)或草席(邵武)进入厅堂或洞房,以免带来邪煞之气。以红布袋垫着行走,既有驱邪意味,又含传宗接代(袋)的心愿。在霞浦,两只红布袋随 新娘步伐轮换传递,牵扶新娘的“好命人”口中念念有词:“新娘踏布袋,一袋(代)接一袋(代)”。④牵扶新娘者用米筛或雨伞遮盖新娘头面入门,使其不见天 日,起避煞之效。这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⑤在闽南一带及清流、尤溪、南平、建阳等地,男方于门前放一火炉、火盆、或点燃一小火堆,新娘从上面跨过进门,以 消除邪气,并取意“兴旺发达”。闽南俗谚:“过火气,百般都不畏”、“过炉子,家伙(意财产)蓬蓬起”、“跨火烟,年年春,隔年抱个‘查埔’孙”。⑥泰 宁、长汀、光泽、邵武等地,有的行“拦门”之礼,即于新娘进门前,宰一雄鸡,用鸡血祭门,以赶走邪秽;邵武、光泽也有人杀猪拦门。⑦向新娘抛撒所谓“驱 邪”之物。闽南一带撒盐米或“缘钱”;崇安人以茶水洒新娘;在宁化,新郎对新娘撒米;在古田,由新郎向新娘摔米花。⑧闽南一带,新娘进门时禁忌脚踏门槛。 一说会触怒门槛神或门神而引来灾祸;另一普遍的说法认为,门槛(又称门限)乃一家之界,门里门外、家里家外的分野,平时常人出入就已有此忌讳,更何况身带 “邪煞”之气的新娘?若新娘踩踏门槛,意谓威凌新郎及其尊长,将被视作藐视夫家。所以,新娘入门必须跨过门限,但也有女子性情刚烈,往往故意“踩槛”,借 此表达对夫权的反抗。
在民间习俗中,为防备外界“凶煞”对新娘的侵扰。新娘进门时,凡与之生肖相克者、寡妇、孕妇、带孝之人、再婚女子和三四十岁以上尚未生育的妇女要一律 回避,以免冲喜。请新娘出轿和牵扶新娘的人,其生肖须与新娘相合,起码不能有冲克。而且,在整个结婚典礼过程中(包括后面的拜堂、闹洞房等),都忌讳上述 几类人员出头露面。在上杭,甚至连屋内目光能及的竹杈、木马、木梯、磨、笼等均应移开。
在三明和龙岩地区的少数偏远乡村,因山高路隘,迎亲不便使用花轿,而女方又不肯让新娘自己走去,有失身价,故而出现背新娘的习俗。背新娘的人或者是新 郎、或者是新郎的母舅,也有请新郎的堂兄弟或亲朋好友来背的。新娘上肩出门后,沿途得不停歇地背着走,也不允许换人。如果两地距离很远,可就苦了背新娘的 人。在沙县夏茂倪居山一带,人们常说:“舅舅不好当”,就是因为当地背新娘任务应由新郎的亲舅舅承担。背新娘出门、进门的礼节与上述坐花轿的类似。
新娘乘花轿或背新娘等,皆为旧时婚嫁习俗。50年代开始,随着花轿的消失,新娘出嫁多步行或坐自行车前往男家;自70年代起,农村中时兴用拖拉机接新 娘,城镇地区则多以汽车迎娶;到80年代中后期,农村中迎亲汽车逐渐取代了拖拉机,城镇地区普遍使用小旅行车,小轿车。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则用高档豪华 型小汽车,具体用多少辆车,则根据各自的经济力量而定。在极少数农村也还有人恢复古制,重新搬出了花轿。但昔日迎送亲过程中的种种礼仪和禁忌,除一些上年 纪的人尚不能释怀外,已很少有人真正按照本意沿用陈规俗套,一般只是为了讨个吉利偶尔为之,绝大部分青年男女对此已不在乎。
(十四)拜 堂
男方迎进新娘后,便要举行隆重的婚礼。首先就是“拜堂”仪式。“拜堂”亦称“拜天地”,早在唐代就有此俗。福建历来广泛流行,但参拜的方式、程序和内 容则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一般是在男家中庭正厅,设香案,新娘下轿入厅,与新郎并立,听唱礼官(司仪)发号施令而拜: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新郎的 父母端坐于高椅上受拜),夫妻交拜;接着,新郎新娘由司仪或媒婆引导“拜亲”,依血缘亲疏、辈份大小挨次揖拜三亲六戚,通常,对长辈要跪拜,对平辈则以鞠 躬为礼,受揖拜者回敬红包,俗称“见面礼”,古田人则叫“脚头礼”,沙县人曰“贽见礼”,莆仙一带谓之“答拜”。有些地方,新郎或新娘在拜亲前后,还要到 厨房谒灶,拜灶神。拜堂完毕,新郎新娘便有了正式的夫妻名份。随后,由媒婆或好命人把新郎新娘一起送入洞房。也有新娘下轿后先进洞房歇息片刻,再出来拜 堂。在顺昌洋墩,则于婚后第二天的早上,新郎新娘才上厅拜堂。
在莆田,公婆已故者,拜堂时就往堂中的高椅上披套衣服代替。在福州,长辈亲族中的夫妻双全者,若拜亲时只来一个,另一个没有到场,那么原定他(她)坐 的椅子上须放置线面,以示他(她)的存在;如果是丧偶,就不必了。福州有的地方,新郎新娘拜毕公婆,婆婆要往新娘头上插四季花,司仪于旁边朗声喝唱:“添 花添得高,明天买屋又买田”等祝福语。在长乐鹤上乡,还有“掷喜”的习俗:新娘新郎行大礼拜长辈时,常有一群男童抓小石子等物纷纷向新娘身上投掷,如掷中 则被看成新娘将生男孩之兆。龙岩和闽南一带,新娘拜见男方家人、亲友时,普遍有敬茶之俗。在龙岩,新娘由主婚人带着拜见夫家长辈,每见到一位长辈,由主婚 人介绍长辈称呼,新娘便捧一杯甜茶称呼长辈,敬请用茶;长辈喝茶毕,要掏一个红包,放在新娘的茶盘上,表示谢意。新娘敬毕,喜宴才能开始。在泉州,新娘拜 亲敬茶谓“请吃茶”,并要送给亲友一块布或一双鞋;“请吃茶”的茶叶是新娘带来的,内掺灶心土、竹心、缘钱、盐米;少数新娘敬茶之前,先往茶壶里吐一口唾 液,当地人认为,这样做会使男家人日后与新娘同心和睦。
据旧志记载,古代福建也有行“庙见”之礼。“庙见”始于周朝,古代“庙见”指的是新妇成婚三月之后赴宗庙祭拜祖宗的仪式,只有经过这一关,她才正式被 承认为夫家的成员。后世民间的“庙见”多改在婚后翌日或第三日举行,虽仍有祭祖,但主要内容却是论资排辈而拜见现存的尊亲,且地点往往设于自家厅堂,所谓 “庙见”已有名无实。民国以前,福建多数地方,拜堂只是拜天地、祖先及夫妻交拜。次日,新郎新娘“庙见”时才“拜舅姑(公婆)及诸长辈”,俗称“见厅”、 “出厅”、“拜厅头”等。近世逐渐简化,合二为一,拜堂范围扩大。但少数地方遗风犹存。也有新娘在拜堂之后,翌日早晨还须再次给男方家人敬茶,并予拜见。 而“庙见”之礼随岁月流逝变革更大。
(十五)掀 巾
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先双双并坐床沿,俗称“坐床”、“坐富贵”,新郎揭去遮盖于新娘头面部的红巾,曰“揭盖头”、“掀巾”。在东山,有的男家亲人叫新 郎坐在揭下的红头巾上面,表示今后新郎可镇住新娘。在闽北的光泽、邵武、崇安等地,坐床时新郎要把新娘的衣角坐在屁股下,谓之“坐性”,以示降服妻子。在 闽南,掀巾前,媒人或长辈先说句吉利话:“由前掀到后,两人吃到老—老—老。”尔后掀巾开始,新郎左手捏巾角,右手拿扇,用力猛把头巾揭掉,并掷于地板踩 上几脚,意要妻子归顺于丈夫,服从差遣。有些新娘不甘示弱,掀巾前也有所准备,将手伸至背后,掀住头巾一角,不让新郎把掀下的头巾踩在脚下,结果新郎掀巾 后,便与新娘各执一端,你拉我扯,欲罢不能。这时,大姑大嫂就出面做“公亲”调和,随口美言几句,把头巾收起,以欢笑结束掀巾之举。
(十六)合 卺
在洞房内,新郎新娘还得同行“合卺”之礼,即共饮“合欢酒”、“交杯酒”。此俗始于周代,但当时合卺并非交杯,而是将匏瓜剖分为二,半匏称卺,新婚夫 妇各执一卺盛酒对饮,故而称之“合卺”。两卺合匏,破瓜重圆,象征一对新人从此合体相亲;匏瓜苦不可食,与之同饮,寓意夫妻患难与共、甘苦相济;匏又是八 音之一,笙竽用之,喻音韵调和,即如琴瑟永谐。自宋代以来,合卺演变为饮交杯酒,但初衷仍存。
近世福建民间,“合卺”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寿宁,伴娘取酒一杯,给新人各喝一口,酒后伴娘献吉词。在松溪,司仪将两杯酒互倒三下,新郎新娘各饮一点, 司仪同时口念吉语:“米胶糖,糖胶米,白发到老,子孙满堂”。在顺昌洋墩,由四对男女陪伴新郎新娘对饮“交杯酒”,并喜曰:“今宵共饮交杯酒,明年生个状 元郎”。在龙岩,由两位具备三子、三媳、三千银家产、三十年夫妇条件的福寿老人点燃花烛,给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在宁化,预请家境较好的亲朋二人,一捧花烛 鸡杯的盘,一提酒壶,新人并列床前,听候喜娘安排交杯饮酒,室外鼓吹鸣炮,合卺之后新娘才开始吃男家食物。在光泽,洞房设酒宴,由至亲女客陪伴新郎新娘共 饮“合欢酒”;陪伴女客要具备三种人,一是本族长辈妇女,二是亲戚长辈妇女(一般是舅母),三是本村长辈妇女。在漳平,合卺叫“合房”,新房里摆一桌酒 席,新郎新娘坐在床沿,男左女右,中间插坐一个男孩,其他至亲及媒人以次列坐。边吃边由媒人念歌谣式的吉利语,俗称“念四句”,吃一道菜念一次,如吃“辇 圆”(用冰糖做馅,类似汤圆)时说:“吃辇圆生子中状元”;吃鸡头时说:“吃鸡头生子个个出头”;吃鱼时说:“吃鱼尾叉新娘能管家”,等等。在东山,也有 类似于漳平的礼俗,新婚晚上,新郎新娘在新房举行“吃十二碗”的仪式,即为合卺之礼,也称吃“合婚饭”,意指年年十二个月,月月夫妻团圆和睦,其时新郎新 娘双双对座,由一位年长、父母双全、儿女多的全福“好命人”妇女主持。她每夹一样菜给新郎新娘吃,都要随之念一句吉祥祝贺的好语,俗称“说好四句”。在武 平,饮交杯酒前,捉两条水井里养的红鲤鱼,用鱼尾沾一下两杯酒后再喝,以示连年有余,家业兴旺。礼毕,把活鲤鱼放回井中。在沙县,要待至夜深客散后,新郎 新娘方同饮交杯酒。在同安,新郎新娘入洞房后,由一个男孩来请吃茶,茶要喝三道——茶叶茶、鸡蛋茶、桂元干茶,然后吃点心、米粉,此即为合卺礼。在闽南, 有些人以“食圆”(吃汤圆)来代替饮交杯酒。永春一带即是在新婚夫妇入房后,“坐位男左女右,媵奉小汤圆命共食,即合卺同牢之遗意也。”(民国《永春县 志》卷15《礼俗志》) 福建文化
合卺之礼通常是在洞房内举行的,但少数地方(晋江、松溪等)也有在拜堂之后,入洞房之前就饮交杯酒的习俗。
与合卺之礼相随或相似的做法还有,新郎新娘进洞房后,往往要吃一些有意义的食物。福州地区兴“太平面”(线面加太平蛋),长汀为线面与全鸡,均寓意新 郎新娘欢乐祥和、白头偕老。闽南一带,新郎新娘要同吃“圆仔”、“猪心”,“圆仔”即小汤圆,吃“圆仔”曰“食丸”、“食圆”、“食合婚圆”、“食合房 圆”,取意夫妻亲密圆满;“猪心”,闽南话与“知心”谐音,吃猪心,喻夫妻恩爱,同心同德。安溪人“食圆”比较特殊,有“换圆”之礼。以茶杯两个,各装汤 圆两粒,新郎新娘食圆前,由好命人用筷子将两个茶杯中的汤圆对换一下,并口诵吉句:“换圆换过来,生子生孙中秀才,换圆换过去,生子生孙中进士”。在大 田,牵新娘老妪要先端灶心土泡后锅水给新娘喝,再端瘦肉煮豆腐给新娘吃,意为水土会合。在泰宁,厨师要把拦门鸡煮好端入洞房,叫一对新人同吃“孝顺鸡”, 祝愿和睦孝顺。
(十七)宴 客
新娘进门,拜堂完毕,主家就要设酒筵宴客,俗称“喜酒”、“结婚酒”。多定于晚间,也有的安排在中午。婚宴规模视家庭地位、经济状况及亲友贺客的人数 而定,少者三五桌,多至数十桌不等。酒席的质量、档次因地域和家境也有差别,与乡村、山区、普通人家相比,城镇、沿海、富裕人家的酒菜要显得精美、丰盛一 些。但结婚筵席非同寻常,各地都有一定的规格和禁忌,以便体现大吉大利。大多数地方的做法是即将开宴,必须鸣炮,既有致喜之意,亦为通知四散的宾客入座。 在龙岩,婚宴开始时要放三道鞭炮,第一道鞭炮,表示敬请光临,第二道炮,是敬请入席,第三道炮,表示正式开宴。正式上菜时,每道大菜必须逐一端至,不可几 道菜同时送来。大菜的道数普遍是成双,其余点心、小碟则随主便,亦以双数居多。在松溪,喜筵有十二碗菜,四点心、四水果、四腊味。在建阳,大菜四盘八碗、 六盘八碗、八盘十二碗不等,外加两点心、四小碟。在泰宁,一般为四盘八碗,多者有六盘十碗。在连城,大菜有四品(四个品碗)、八中(八个中碗)或八大(大 碗)、八小(小碗),另三点心、十二围碟。在同安,最少得十二道菜,通常为二十四道。但在龙岩,喜宴往往都出三十九道大菜。古田也有喜宴上十七道菜的习 俗,不注重成双。
喜宴中的鱼和鸡必须整头,谓“全鱼全鸡”,不能斩断切碎。吃鸡时,只能吃鸡身,不可动鸡头、鸡脚。在漳平,流行一种独特的喝“鸡头酒”的风俗。席间在 吃鸡这道菜时,端菜者有意识地将鸡头对向坐首席(俗称“坐大位”)的贵客,这位贵客须饮干一杯酒后,将鸡头对向别人,以次推移,直至全席的人都喝上酒为 止。后来由于没有用全鸡上席,以鱼头代替,演变成近世风行的喝“鱼头酒”了。在泉州,筵席全鸡上桌,客人不能先下手,要等新郎新娘来给大家敬酒,待新郎用 筷子动一下鸡,客人才可以开始吃。在福州,婚宴中有道名菜曰“全只瓜”,用整条黄瓜鱼烹成,头尾俱在,象征婚姻美满,善始善终;还有一道菜叫“太平燕”, 以蛋、肉燕、鱼丸一起煮成,取太平吉祥之意,于喜筵过半时端上,且要鸣炮庆贺。
终席一般以甜汤为殿,预祝新婚夫妇甜甜蜜蜜。此刻又要燃放鞭炮,首尾呼应。吃完喜酒,收拾盘碟时,忌将空盘相叠,否则就犯“重婚”之讳。在福州,喜宴 结束后,来宾还有“酒包”带走,表示宴席丰盛,不仅有的吃,而且有的拿。通常,在开宴前主家发给每人一个袋子,席间,宾客边吃边留菜,席终装袋。在邵武的 部分乡村,有一种“抢挟盘”的习俗,即赴宴者(主要是妇女、小孩)每人备一大碗,每道菜上桌便抢着往自己的大碗内挟菜,散席后拿回家中。
喜筵的座位比较讲究,必须按宾客的身份、地位、辈份、年龄等依次排列,因此常为坐次安排,互相推让;也有因主人未能妥善安排位次,致失戚友之欢的。闽 人设宴,或用方桌,或用圆桌。前者坐8人,后者坐10人、11人、12人不等。传统以左为大,厅堂左首的一桌为“大桌”,方桌的左边第一个座位就是“首 席”,通称“大位”,圆桌的“首席”则是靠厅头方向的正中一位。俗话说:“天上雷公,地下舅公”,外甥结婚之日,母舅地位最高,定要光临,有些地方男家还 得派轿子去迎接母舅。婚宴的首席一般非母舅莫属,不得僭越。若无嫡亲舅舅,则请堂舅、表舅代替。母舅因故不能到场,他派的代表仍是当然首席。如果新娘的兄 弟(即小舅子或内兄弟)有送嫁而来的,也得上大桌,少数地方还把首席大位让给他们坐。首席尚未落座,不得开宴。就餐时,大桌未动,其他桌均不能动,终席 时,大桌未散,其他桌也不可先散。而大桌本身又得唯首席马首是瞻。
过去,在许多地方,新郎新娘尤其是新娘并不出来与大家共赴喜筵,而于洞房内另设一桌酒宴让他们自用,或是吃简单一点的饭菜。待喜筵进行到一半时,由司 仪、家长或媒人引导,新郎新娘来至厅堂向众宾客敬酒;从大桌开始,逐桌轮过。通常一桌敬一杯,新郎的酒杯每次都得见底,以示诚意,对新娘则不强求。若婚宴 规模盛大、新郎又不胜酒力,敬酒时新郎可请朋友中之善饮者替代。
有些地方,新郎新娘行“拜亲”之礼与敬酒同步。在泰宁,婚宴开始时,新郎新娘皆入座,新娘最多吃上三个菜就离席,以示乍离娘家,无心赴宴。离席时,由 接嫁婆陪同到各席敬酒后回房。在厦门、同安一带,新娘也参加喜筵。由一小女孩把新娘请出房引至新娘席。新娘一旁紧靠着媒人,另一旁或对面坐一位男童,取兆 生男孩之意。每上一道菜,媒人先夹一点放到新娘面前的碗里,随后其他同桌者才可动手。上最后一道菜时,新娘要给为自己这一桌端菜的人一个红包。接着,再由 小女孩引新娘归房,新娘也给她红包。
婚喜之际,主家办酒席不只一餐。或当日中午、晚上两顿都办,或佳期前后连办数次,各有名目,因地而异。在沙县,有人设午宴招待女客,以晚宴招待男宾。 在福鼎,结婚前夜办“闹夜饭”,款待远道而来的亲友;吉日当晚设“正宴”,遍请宾客;次晨置“金瓜饭”,席间须吃南瓜(当地称“金瓜”),寓意“破瓜”, 以示新娘从此成为妇人。在光泽,男家酒宴有的办五天,有的办三天。第一天设“宴媒酒”,主要是请媒人;第二天设“暖房酒”,招待至亲;第三天新娘进门设 “待客酒”,招待送礼贺客;第四天设“送客酒”,欢送诸亲友返家;第五天设“洗厨酒”,酬谢前来帮忙的亲友邻里。请三天酒的,便把暖房和宴媒合在一起,送 客和洗厨合二为一。在寿宁,宴席都安排于晚间。结婚之日请“成亲酒”,即“正宴”;次日请“会亲酒”,类似于“暖房酒”;第三天请“扶厨酒”,与“洗厨 酒”同。不过,在福建各地,无论喜酒置办几餐,总是以“正宴”、“待客酒”、“成亲酒”的一顿为主,规模最大,请客最多,礼节最繁,铺张排场,耗费不小。
(十八)闹洞房
结婚当天的夜晚,各地大都兴“闹房”(即“闹洞房”、“闹新房”),在洞房内嬉闹、戏谑新婚夫妇。由于习惯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故又称“看新娘”、 “吵新娘”。相传闹房始于六朝,此后世代沿袭。民间认为,新婚“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此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亦为新郎新娘驱邪避凶,实现婚后吉祥如 意、兴旺发达的意愿。俗谚云:“新婚三日无大小”,婚后三天,宾客、亲友、乡邻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均可汇聚于新房“闹”上一通。永春、德化、安溪等 地甚至有婚后七天内皆可闹房的风俗。“新婚自一日至七日,入谒新妇者不论亲疏,每夕有闹房之习。”(民国《永春县志》卷15《礼俗志》)现今闹房一般都在 新婚之夜。
闹房之际,来宾亲友往往想方设法、巧立名目,策划种种诙谐有趣的节目,令新郎新娘在忸怩为难之中表演、应对。如“给长辈敬茶点烟”(俗见:新婚之际, 新人辈份最低。新郎新娘请闹房宾客喝茶、抽烟时,遇同辈者须口呼“伯伯”、“伯母”,遇长一辈的人称“爷爷”、“奶奶”,且声音要洪亮、语气要亲切。新娘 为闹房者点烟时,对方又常常故意嘘气吹灭火柴,令新娘非点三四次不可)、“过独木桥”(新郎新娘相对走一条板凳,交错时须相互抱紧、慢慢挪转,才能过去, 稍有不慎跌落下来,又得从头做起),“姜太公钓鱼”(一闹房者站于高处,手执竹竿,系上绑有一个糖果的细线,新郎新娘相对而立,眼看糖果上下起伏、左右飘 忽,伺机同时将其咬住吃下。另一种做法是:新娘站在高凳上,拿一根钓竿,系上一条红头绳,上面绑着一支点燃的香;新郎立于地面,端一个盛满水的脸盆,里面 漂浮着一小块木板,木板上放一个小鞭炮,两人相互配合点响鞭炮),“捉蝴蝶”(闹房者取纸剪出雌雄蝴蝶各一只,由一人居高放去,任其飘拂而下,要求一对新 人各自捕捉,新郎应捕获雄蝶,新娘宜逮住雌蝶,若捉错或扑空者则重新再来),等等,花样百出,闹到深更半夜,甚至鸡鸣天亮才肯散去。少数地方闹房时,间有 粗鲁庸俗、侮辱新娘的不文明举动。不过,无论闹房者提出何等要求,新郎新娘都尽量照办,忌翻脸生气。当然,闽人闹房绝少出格到使当事者忍无可忍的限度。 www.fjcul.com
旧时福州、古田等地,闹房时从入房、开帐、嬉闹新人到出门,每一步骤都得唱诗。在古田,闹房前新房门紧闭,闹房者必须高唱“闹房诗”才能入门,从一请 开门唱到十请开门,到第十请时多唱“十请开门,福寿双全,连生贵子,连中三元”。进新房后,唱“开帐门诗”,如:“红罗绵帐十周全,拨开罗帐看牙床,床上 毡条共褥毯,鸳鸯绣枕排两旁”。帐门开启后,要将预先摆在床上的镜台、算盘、笔墨纸砚、烟筒、装各色茶点的果子盘等东西逐一搬放于适当的位置,每搬一样就 得唱一首内容相关的赞吉诗。尔后,出节目、逗新人时也如此。出房门还得唱诗,如:“李太白酒醉出房门,郭子仪庆贺会团圆,杨令公所生七贵子,张公艺九世不 分居”等。在连城,闹新房有一定规矩。一般是12个人,由一位稳重老练者手持点着的蜡烛口诵吉语领头,其余衔尾相随,先在大门口鸣炮致喜,然后主家放鞭炮 迎接闹房者进大门,从大门到洞房也一路燃放炮仗。闹完洞房,主家要请闹房者喝酒。莆田、仙游一带,闹房颇为风雅、独特。花烛之夜,素与新郎相好的亲友,组 成“孩儿班”来“送孩子”。为首的提一对“孩儿灯”,接着是捧“孩儿盘”。盘中放有骑着麒麟的软身塑象“孩儿仔”和用朱砂写上字的银圆。孩儿班一行十余人 欢欢喜喜拥进洞房。闹房程序如下:(1)四句赞。孩儿班选出两人,一进入洞房,就一唱一赞:“捧上孩儿入洞房,今夜淑女配才郎,房中一对鸳鸯舞,犹如于飞 两凤凰。”(2)撒帐。将五谷种和铜钱等物,成把成把地撒向床铺,让床头的一群童子争抢,以象征子孙昌盛。同时高唱撒帐诗:“撒帐撒帐东,花烛庆洞房,今 宵鹊桥会,洞门今夜通。撒帐撒帐西,一对好夫妻,佳偶成凤缔,鸾凤碧梧栖。撒帐撒帐南,三更齐笑谈,一刻千金里,花好月圆间。撒帐撒帐北,新娘喜聪聪,大 家齐笑说,淑女配才郎。”(3)出灯。意指出丁,是闹房中的一出趣剧,孩儿班里的挂灯者把“孩儿灯”高高举起,让新郎抱着新娘去接灯,将要接到时,灯又提 高了,弄得新人气喘吁吁,洞房哄笑一堂。(4)做经文。孩儿班吃完喜酒后回到新房来做经文。内容有对对子、猜谜语、解活结、唱民歌等。如果新郎新娘做不 来、答不出,就要被罚分葵花籽、瓜子之类的果品。(5)闹房至深夜结束,孩儿班出门念四句赞:“经文做好出兰房,今宵织女会牛郎,颠鸾倒凤情意好,卿卿我 我到天亮。”或者是“掩房门,笑嘻嘻,生贵子,麒麟儿。”
更深人散后,新郎新娘上床安寝,此时忌吹灭洞房内点燃的一对大红花烛。相传新婚夫妇谁若先把烛火吹灭,谁就先死。所以要让这对红花烛一夜长明,至点完 为止。民间还有“左烛尽新郎先亡,右烛尽新娘先亡”的说法。就寝时,新娘忌讳踩新郎的鞋、或者把衣服压在新郎的衣服上面。否则,兆示丈夫将被妻子挟持一辈 子。在漳平,睡觉前房门必须由新郎来关,且必须用力关,特地碰出声响;次晨起床后,也得由新郎开门,同样要有响声,让新娘受惊,说是以此显耀丈夫的“威 风”,使妻子“震慑”。登床时,新郎得把自己的鞋藏起来,或垫在枕头底下,要不然,新娘会拿去穿,所谓“小脚穿大鞋,说话是我儿”(“我儿”漳平俗语的意 思是“我的”,整句的含义是“我说了算数”),预示日后丈夫惧内,顺从老婆。同样,在大田,睡觉时新郎要注意把鞋子放好,不然,只要新娘穿着自己的鞋套进 新郎的鞋,并口念:“我鞋塞你鞋,塞到你头犁犁(低低)”之语,也预示新郎将来怕老婆。这些都是大男子主义的表现。然而,在闽南地区,有的新娘则故意将鞋 子脱下放在丈夫的鞋子上、把衣衫盖在丈夫的衣服上,嘴里还念道:“我鞋叠你鞋,乖乖听我差”、“我衫叠你衫,重担替我担。”,俗称“叠鞋”、“叠衫”,这 也反映旧世妇女反对男尊女卑、争取地位平等的美好愿望。
(十九)下 厨
婚后第二天或第三天,新娘大都要下厨,以示从此开始操持家务,担任家庭主妇。至于新娘入厨时之所为,各地不尽相同。在崇安,新妇三日入厨,洗米、捞 饭,切葱叶、猪肝,扫地。在松溪,成亲第三天新娘下厨房,首先上锅台,锅里正煮饭,她拿起锅铲扒三下,必须往里扒,不得往外推。而后再到灶前拿一下火钳, 吹一下火筒,下厨程序就算结束了。在政和,新娘第二天下厨房,要炒糯谷、玉米,表示“发”,并端冰糖茶给所有的客人喝。第三天下厨房,正式煮饭。在福清, 第二天新娘初次下厨房,只是象征性地动动厨具。在同安,第二天早上,新娘先到井边打一桶水,然后下厨房,用此水煮甜茶招待亲友、邻居;此外,还要搅一搅锅 里煮的“豆面”,摸摸筷子,搅搅泔水缸,表示已下厨处理家务了。在漳平,婚后翌晨,新娘早起整装入厨房理事,先拿刀切肉,寓意今后有饭有肉吃;而后生火、 饲鸡、喂猪等。在福州,婚后三日或次日傍晚,新娘到厨房上灶台,熬猪油,煮几道菜,曰“试鼎”、“试厨”。其间新娘少不了要煮一碗豆腐牡蛎汤,因福州话 “豆腐”与“都有”谐音,“牡蛎”与“弟”同音,取意“添弟生子”。福州峡北乡一带,新娘试鼎的时候,夫家的小姑、小叔们常会捉弄她,如往烧火的火筒吹口 处抹黑烟,使新娘生火时嘴边弄黑一圈、甚至满脸乌斑。新娘为了报复,则把菜煮得特别咸,令众人难以下口。 福建文化
如今,在农村仍流行这一习俗。
(二十)回 门
完婚之后,刚过门的新娘须择日回娘家省亲,曰“回门”,亦称“归宁”、“回鸾”、“翻马”、“头返倒”等。俗见:女子一旦嫁出就不再是娘家成员,新娘 婚后返归只具客人身份,由是“回门”便有“做客”、“做头次客”、“做三日客”、“新娘做客”、“请头遭”的说法。通常新郎得陪伴新娘同返,取成双成对吉 祥之意,故又称“双回门”、“双人返”。新郎此行乃首次正式作为女婿登门谒见岳父岳母及女家其余亲眷,所以民间也有把“回门”称作“上门”、“回礼”、 “做女婚”、“请女婿”。此俗早在春秋时期就有文字记载。福建民间一般在新婚的次日或第三日回门。旧时也有在七日、十日、满月或更久以后才回门。据旧志记 载,在漳浦,“七日拜见父母,谓之归宁”(民国《漳浦县志》卷3《风土(上)》);在上杭,归宁“普遍多以满月行之”(民国《上杭县志》卷20《礼俗 志》);在长乐,“归宁之期必俟次年之正月”(民国《长乐县志》卷16《礼俗》);在永泰,“越三日,或十日,或弥月,或来正,女家持帖迎婿及女回门” (民国《永泰县志》卷20《礼俗志》)。 www.fjcul.com
回门那天,女家多派新娘的兄弟(即大舅或小舅)迎接,男家热情款待,新郎或家人要馈其红包。回门之际,新人得随带礼品。在霞浦,新郎备“女婿盘”,有 鱼、肉、蛋、蛤干等共8包以上。在古田,男家要送上“回门鸡”、猪蹄、海货等一担,称“回门担”。在光泽,男家要办一桌酒席带去酬谢岳父母。在安溪,男方 要备办猪腿、米粉、糖果、饼等。在漳平,礼物有花生、糖果、糕饼、冰糖、线面等,用红提篮装着挑去。在诏安,新娘回门要带大饼、糖果等。在东山,新郎要以 红包分赠女家父母老幼,并带大饼(现在有的以饼干代替)分赠女方的亲人、厝边(邻居);而女家要炒“麻豆”(用乌麻和大豆炒糖)给新郎带回家,分赠亲人、 厝边。表示新婚之际亲人厝边共欢喜。
回门之日,女家往往于中午设“回门酒”宴请新郎新娘,并邀请亲朋好友作陪。席间一对新人常在大位就坐。当晚,新郎新娘必须双双返回夫家,忌在女家留宿 过夜。认为新婚夫妇在娘家同房,会带走娘家风水;也有的认为新婚3月内不可让新房彻夜空着;还有的认为新婚夫妇傍晚后回夫家日后会生男孩。德化有“行到天 乌乌生‘干铺’(男孩)”的俗谚,东山人谓“暗暗暮,生干埔(男孩)。”依俗例,赴女家时,新娘前头走,新郎后面跟;而回夫家时则是男在先,女在后。新郎 新娘踏上归程时,女家也回赠一些礼物,如布料、红包、一对童子鸡等。闽南一带女家的回礼中总少不了两根头尾俱全、连根带叶并缚有红线的甘蔗。返至男家,新 人须将此甘蔗竖放于洞房门后或搁在婚床上,表示夫妻感情持久、节节甘甜。 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
回门习俗至今仍普遍沿袭。
回门之后,整个嫁娶礼仪就算基本结束了。


※結婚祝賀詞常用版:
天 作之合‧相親相愛‧永浴愛河‧緣訂三生‧佳偶天成‧百年偕老‧喜慶洞房‧樂賦唱隨‧君子好逑‧美滿姻緣‧唱隨諧樂‧喜耦天成‧珠聯壁合‧佳兒佳婦‧相敬如 賓‧宜室宜家‧瓜瓞延綿‧德業同修‧螽斯衍慶‧月圓花好‧心心相印‧鴻案相莊‧五世其昌‧良緣夙締‧三星在戶‧琴瑟友之‧花燭筵開‧美滿良緣‧縷結同心‧ 郎才女貌‧詩詠好述‧風美河洲‧愛情結晶‧美滿家庭‧情聯鸞鳳‧鸞鳳和鳴‧喜溢華堂‧琴瑟賡和‧白首偕老‧親愛精誠‧歡迎淑女‧永結同心‧百年好合‧琴瑟 在御‧比翼雙飛‧百年琴瑟‧花好月圓‧天緣巧合‧金石同心‧鐘鼓樂之‧百年琴瑟‧花好月圓‧天緣巧合‧金石同心‧鐘鼓樂之‧夫唱婦隨‧蓮花並蒂‧舉案齊 眉‧鳳凰于飛‧愛之永恒‧佳偶密月‧白頭偕老‧如鼓琴瑟‧情聯碧合‧麟趾呈祥‧永在愛中‧宜爾室家‧笙磬同音‧才子佳人‧關睢誌喜‧福祿鴛鴦‧書稱釐降‧ 藍田種玉‧花開並蒂‧玉樹良枝‧亦繩繫足‧甜蜜的愛‧並蒂長生‧琴瑟和鳴‧同德同心‧神山眷屬‧錦繡龍鳳‧情投意合‧化始二南 ‧


※結婚祝賀詞台語版:

1.恭喜恭喜真恭喜,新郎才華了不起,新娘賢慧通鄉里,兩人速配無地比。

2.手牽手,天長地久,喙抵喙,萬年富貴。

3.新郎緣投有智慧,新娘可愛又古錐,今暗兩人睏做堆,明年一定生後生。

4.尪某感情糖蜜甜,兩人牽手出頭天,闔家平安大賺錢,子孫富貴萬萬年。

5.兩姓來合婚,日日有錢春。互恁大家官,雙手報雙孫。

6.民主時代,自由戀愛,免人介紹,雙人意愛。

7.新郎新娘斟酌聽,做事做人著打拼,事業成功出好子,財源廣進好名聲。

8.一對佳人結尪某,兩人牽手共甘苦,三世修來真福報,四季平安好前途。

9.食茶古例傳至今,夫妻和好真同心,新娘入門會致蔭,尪婿發財千萬金。

10.人講做人三擺喜,第一就是結婚時,新郎新娘相甲意,洞房花燭剝未離。

11.新娘父母有教示,明理大方好女兒,厝邊稱讚到搭舌,娶到的人有福氣。

12.新娘捧茶對面來,印仔大小鬧猜猜,親戚朋友坐在在,敬老尊賢是應該。

13.手捧甜茶講四句,新娘好命蔭丈夫,奉敬大官有可取,田園建置千萬區。

14.今日娶新婦,入門蔭丈夫,明年起大厝,珠寶歸身軀。

15.新郎歹勢頭一擺,心肝緊張必卜踩,新娘人在蚊帳內,大門開開做你來。

16.捧出甜茶來相請,夫妻一定好名聲,做人做事真四正,講話明理人人聽。

17.新娘真美真好命,內家外家好名聲,準備甜茶來相請,祝福金銀滿大廳。

18.新娘好學問,今日配郎君,翁姑著孝順,百子傳千孫。

19.吃恁一支菸,給你尪某年年春,吃恁一杯茶,給恁年底生雙個。

20.今日新娘娶入門,點燈結彩滿廳堂,房宮佈置真巧裝,新式繡被新瞑床。

21.各項物件食透透,來甲新娘討紅包,有量有福做能到,子孫興旺個個敖。

22.新娘生做真正美,親像早朝楊貴妃,毛烏肉白真高貴,夫妻恩愛永相隨。

23.吃恁一杯甜茶,好話一句送乎恁兩個,尪某和好相體貼,保證恁有田園擱有地

24.新娘大方、學問相當、國語會講、腹內能通

25.新郎才子、新娘高女、夫妻和好、誠實規矩

26.龍鳳相隨、鮐魚開嘴、夜夜相對、萬年富貴

27.茶盤圓圓、甜茶甜甜、兩姓合婚、冬尾雙生

28.新娘娶到厝、家財年年富、今年娶媳婦、明年起大厝

29.兩姓來合婚、日日有錢春、給您翁姑官、雙手抱雙孫

30.今日娶媳婦、入門蔭丈夫、新年起大厝、珠寶歸身軀

31.茶盤四腳卿、中央排茶鐘、甜茶不燒冷、子孫代代興

32.新娘好學問、今日配良君、翁姑著孝順、百子傳千孫

33.新郎新娘結夫妻,做人方法早就會;頭胎就來生雙個,手裡抱閣土腳爬。

34.新娘真美真好命,內家外家好名聲;吉時甜茶來相請,恭賀金銀滿大廳。

35.人講做人三擺喜,第一著是結婚時;新娘新郎相合意,鴛鴦水鴨成一池。

36.古早周公定婚禮,男女配合著成家;新郎新娘好體格,第一親蜜是夫妻。

37.新娘生靚看現現,夫妻一對好姻緣;食茶恭賀四句聯,丁財福壽萬萬年。

38.新娘新郎入洞房,今日魚水得相逢;明年天上送貴子,富貴長壽福滿堂。

39.一蕊花好是玫瑰,花門含蕊也未開;今夜夫妻成雙對,美景下降發光輝。

40.天賜良緣人人有,郎才女貌無卡輸;琴瑟和鳴早結珠,早生貴子蔭丈夫。

41.吉日良時做大人,夫唱婦隨入洞房;相敬如賓家興旺,永結同心心相同。

※另外還有其他四句聯佳話,提供做參考:
1.嫁女點燭四句聯

今天嫁女大吉昌,天賜良緣喜洋洋,踏入大廳拜祖先,白首偕老歲壽長。

大廳禮燭來點起,愛女準備出大廳,拜別列祖與列宗,百年富貴想榮華。

喜燭光輝照大廳,拜上神明與祖先,祝你終生永幸福,榮華富貴萬年昌。

2.娶媳點燭四句聯

天圓圓地圓圓,夫妻一對好團員,喜燭光禮燭明,富貴榮華萬萬年。

喜燭紅虹透天長,夫妻雙雙來拜堂,明年生個好寶寶,世代昌隆萬代興。

左邊點燭滿堂光,右邊點燭生貴子,夫妻雙雙來拜堂,相敬如賓代代興。

一對喜燭點大廳,夫唱婦隨百年樂,明年生個好寶寶,品學兼優功課好。

點起喜燭滿堂光,宜室宜家滿門春,良辰吉日來拜堂,百年好合歲壽長。

大廳神棹金漆漆,喜燭雙雙焰火紅,今年新人是一對,明年生子變兩雙。

3.賀新人進大廳謁拜列祖列宗執事者之四句聯
一拜天地謝恩典,再拜高堂福壽長,三拜乾坤生貴子,榮華富貴蘭菊芳。
>>> (新郎牽新娘,一同進洞房)

有情人終成眷屬,虔敬恭拜老祖宗,敗得祖宗心歡喜,家門昌盛永興隆。
>>>(新郎牽新娘,蓮步輕移進洞房)

天成佳偶連理,一見鍾情夫婦順,二姓合婚謁祖宗,交頸鴛鴦勝似仙。
>>>(新郎扶新娘,甜甜蜜蜜進洞房)

天照地設天定緣,進入大廳謁祖宗,有情成眷五世昌,榮華富貴滿家香。
>>>(新郎偎新娘,如膠似漆入洞房)

4.賀新婚四句聯

新娘秀外又慧中,玉潔冰清又端莊,明年生個好寶寶,世代子孫永昌隆。

一對新人鼓琴瑟,親戚朋友同聲賀,鴛鴦成雙又成對,家門昌盛享榮華。

一對新人效于飛,手牽手呀心連心,明年生個好寶貝,從此富貴相與共。

新郎新娘運氣好,才子麗人嘉偶成,百年好合情成眷,燕侶雙儔敬如賓。

親朋友戚齊聲唱,琴瑟和鳴恩愛長,本來必定生貴子,相敬如賓魚水諧。

燕爾新婚諧魚水,夫妻一對好姻緣,兩情相悅生貴子,財丁兩旺萬萬年。

5.新人拜堂四句聯

親戚朋友共觀禮,新人雙雙來拜堂,明年生個好寶寶,春蘭秋菊滿庭芳。

新郎新娘在大廳,列祖列宗心歡喜,同心協力組家庭,早生貴子享榮華。

點燈結綵慶新婚,一拜天地再高堂,宜室宜家滿庭芳,從此白首享齊眉。

一對鴛鴦成夫妻,愛河永浴夫婦順,開拓美好的前程,享受幸福好人生。

一拜、一乾一坤,再拜、兩姓合婚,三拜、夫妻好合,百子千孫。

6.娘茶四句聯

新娘含笑捧茶杯,麗質天生一佳麗,明年生個好寶寶,財丁兩旺富貴春。

手捧茶盤金噹噹,茶杯深深放中間,明年生個好寶貝,個個子孫做狀元。

新娘捧茶很大方,兩姓結緣來合婚,早生貴子多富貴,日後百子傳千孫。

新娘眼睛圓溜溜,櫻桃小口含著笑,儀態萬千氣質高,如鼓琴瑟定乾坤。

新娘面笑心歡喜,端莊大方又賢淑,祝你早日生後生,生個貴子福祿全。

宜室宜家兩情悅,有情成眷甜蜜緣,花好月圓魚水歡,福祿雙全五世昌。


结婚送礼七禁忌(结婚送什么礼物很重要)
每 年的“金九银十”,婚礼就会集中爆棚,这时考虑送什么结婚礼物就成为一门必修课。有的人在这门课程里面是优等生,送的礼物让对方喜欢,甚至珍藏一辈子;有 的人成绩则不及格,送的礼物不讨对方欢心,白白花了钱。所以说,这绝对是一个考验你会不会花钱、识不识做人的关键时刻。        如果你是一个随大流的人,你送的礼物很可能没有一点特点,很难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随大流”还只是“不会出彩,但亦不会出错”,这已经算是“及 格”。而有些送礼时表现出来的失误就很明显了,比如对方明明是个气质斯文的读书人,你偏偏要送一对运动款手表给对方,这明显驴唇不对马嘴,日后这礼物难逃 被束之高阁或被转送他人的命运。再比如对方在和朋友的聊天中多次说过,自己支持国货,你却偏偏送一台日本相机给他,你的“好意”恐怕只会起到反效果,弄不 好,以后连朋友都做不成。甚至连对方不喜欢的明星也都要考虑进去,千万不要送他不喜欢的明星做代言的产品,“80后”多是很有个性的人,日后对你疏远那才 伤感情。
    所以,无论你想送什么做结婚礼物,以下这些错,你一定不能犯:
    第一:送的驴唇不对马嘴。让人怀疑你是不是随便买来充数。
    第二:送的投其所“恶”。让人怀疑你是不是蓄意挑衅。
    第三:送的是你结婚时对方送你的礼物。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李”和“桃”可以价值相当,也可以略贵重些,但是绝对不能雷同,不能对方送你一个水晶项链,也现在也回送一个水晶项链给她。让人怀疑你是不是做会计出身,精于算计,寡于人情。

    第四:送的礼物没有品位。贵的不一定有品位,但有品位的一定不便宜,不要送那些貌似堂皇、实际上粗制滥造的廉价礼品,会让人绝对有理由怀疑你的诚意。
    第五:送的礼物没有婚庆特点或缺乏特别寓意。毕竟是结婚的礼物,肯定要和婚姻美满、长长久久、早生贵子这些挂上点联系。随便送一件和这些没有任何联系的礼品,会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你参加某个活动拿回来的纪念品。
    第六:送的是几年前的旧款。除非是知名大品牌特别经典的、一直到现在都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款式,否则还是送当下出的新款吧,要不很有可能会被人怀疑你是把箱底里的东西翻了出来送人。
    第七:送礼浮于表面。有个女孩是篮球运动员,人们自然以为她喜欢和运动有关的东西,但其实她私底下喜欢做做十字绣,完全小女人一个,如果她结婚时送她一双球鞋,肯定会让她哭笑不得,喜欢运动只是她的表相而已。
    说到底,送礼要花心思,要考虑对方的身份,也要考虑对方和你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投其所好,这样,送礼才能送出效果。



结婚送礼讲究全攻略
结婚送礼物,可以一个红包了事,但我们每个人都在为结婚送礼物送礼头痛,我们积压物资关于如何送礼的问题:送什么礼物好?结婚送红包,也奏是礼金 ,这是最传统也是最俗气但也是最简单的。 有一条大的原则就是:关系好的多送(因为是有回报滴嘿嘿),关系一般的随大流~ 然后就是要吉利的数字,例如200,600。800。888。666。999。1000。。。。。。
根据行情来看,很一般很一般的但又不得不去的同事等,一般为100;关系稍微好点的为200。切忌,不要送300、400;好一点的送500也比较正常。
不 过还得根据一家几个人参加婚礼,一般情况是,一家人参加要比一个人去多随200到300不等,嘿嘿~ ,关于送礼金的形式,如果是经常见面的朋友,可以提前给,可以不用封红包;不经常见的朋友,去典礼现场给,但是一定要封在红包内,不然会显得非常失礼。最 好写上名字和祝福语。 
不想那么俗,就送久久结婚消费卡吧,久久结婚消费卡是久久结婚网五年庆典推出的价值2000元的现金消费卡,一张久久结 婚消费卡,仅以工本费9.9元出售,则可享受结婚行业2000元的优惠!可在与商家议价后再使用,让您享受到折后折的优惠!久久结婚消费卡应该是2010 年最流行,最值得送的礼物,既实用,又时尚,又能给新人代来优惠,也对于新婚表示你对他们的祝福!
结婚送礼禁忌,不能送的有钟、伞、镜子(据说是命苦)。如果已经或者不得不送这些东西,就让对方给你一块钱,表示买~ 不管是礼金还是礼物,都最晚要在婚礼当天送,据说晚送就表示要离婚 还有,回礼,就是你作为结婚的新人给亲戚朋友回礼,不要太晚,否则则表示不重视。 
 
 
“结婚送礼”咋送法 
首先从接受邀请函开始说起,一接到对方的婚礼邀请就要开始准备送礼。这里有个小讲究,就是你可以不去,但是一旦接受邀请,就得送礼!


结婚送红包,也奏是礼金

结婚礼金,也叫喜钱,据说是从汉朝流传至今滴。这是最时髦也是最俗气但也是最简单的。
有一条大的原则就是:关系好的多送(因为是有回报滴嘿嘿),关系一般的随大流~
然后就是要吉利的数字,例如200,600。800。888。666。999。1000。。。。。。
根据西安的行情来看,很一般很一般的但又不得不去的同事等,一般为100;关系稍微好点的为200。切忌,不要送300、400;好一点的送500也比较正常。
不过还得根据一家几个人参加婚礼,一般情况是,一家人参加要比一个人去多随200到300不等,嘿嘿~
插播一个小风俗:典礼时男方父母给新娘的礼金,一定要是单数,比如10001,1001等等,表示万里或者千里挑一的意思

关于送礼金的形式,如果是经常见面的朋友,可以提前给,可以不用封红包;不经常见的朋友,去典礼现场给,但是一定要封在红包内,不然会显得非常失礼。最好写上名字和祝福语。

不想那么俗,就送礼物吧

都说送红包俗套,现在也有很多人选择送新人一些有纪念价值的礼物
但是礼物的选择也是一件让人困惑的事情,因为不单单要用价钱衡量了,要送得锦上添花,或者实用,不然就失去了送礼的意义,还不如红包实惠~
礼物也分为几类,有实用的,浪漫的,创意的,婚庆的,等等。
最 实用不过的就是小家电、家居饰品、床上用品、家庭摆设等,当然这个最好要事先沟通好,甚至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送上蜜月旅行呢,据说这个在西方比较流行,就是 新人会在结婚前开出一个单子,把自己需要的东西包括价目全列在上面,然后发给将要邀请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买的礼物送 给这对新人。
另一个比较实用的就是婚庆礼物,比如珠宝、首饰,还有婚纱,近来送婚纱也是比较流行的一种送礼方式。新娘越来越希望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婚纱,如果是比较好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送婚纱
喜欢制造浪漫的人也会送一些情侣产品,比如说情侣手表、情侣装、情侣摆件等。这些礼物也是目前婚庆送礼中比较优先考虑的。还有的手巧的女孩子,会把朋友的婚纱照作为底板,绣上一幅十字绣,这往往也是最让新人惊叹和感动的礼物之一。

新婚夫妇互送礼物

新婚夫妇通常在婚礼前夕交换礼品,往往有永久价值,传统的选择有一块手表,一件刻有对方姓名首字母和结婚日期的心形饰品
祖传的珠宝,一串珍珠,精致的衬衣袖口链扣或镶进镜框的对方的相片,一件乐器,一套将树叶等直接压成印版的印刷品或一只专用手提箱
值得注意的是某一方不要赠送太奢侈的礼品以免使别一方相形见绌。

给参加婚礼者送礼,也奏是纪念品

花时间特地来参加你婚礼的人应得到特殊的纪念品
新郎通常在告别单身生活的宴会上给婚礼引宾员和男傧相送礼
新娘则可以在婚前的一次聚会上或任何方便的时候送礼给自己的陪从
这些礼物一般都刻有新郎新娘姓名的首字母和婚礼日期
男女傧相通常会比参加婚礼的其他人得到更为精致的礼品
传 统的纪念品有金银手镯,衬衣袖口链扣,领带夹子,银色镜框,小镜子,钥匙圈等。更富想象力的选择可以包括旅行闹钟,精致的拆信刀片或一盒特殊的录音带。参 加婚礼的其他人如上门送花的小姑娘等也不能忽视。对新婚夫妇来说,在婚后将两人的照片或是整个婚礼场景的照片镶入镜框送人是很有想象力的。

结婚送礼禁忌

当然都要是吉利的,不能送的有钟、伞、镜子(据说是命苦)。如果已经或者不得不送这些东西,就让对方给你一块钱,表示买~
不管是礼金还是礼物,都最晚要在婚礼当天送,据说晚送就表示要离婚
还有,回礼,就是你作为结婚的新人给亲戚朋友回礼,不要太晚,否则则表示不重视

怎么样有礼貌的拒绝别人的婚礼邀请

如 果是电话邀请,没有见到面,你可以说你正在外地出差办事,可能赶不回来参加她的婚礼,并在电话中送上祝福;如果是当面邀请,你可以先答应下来,等到她婚礼 的前一天,再打电话告之,你正在外地出差,本以为今天会回来的,结果临时有事,没能赶回去。礼金或者礼物及祝福可请他人带到
你可以提前送去你的祝福啊!送点礼金或是礼物都可以.

如何选择合适的伴郎伴娘

300人以上的大型婚礼:5对伴郎伴娘为宜。100至300人的中型婚礼:2至3对伴郎伴娘为宜。100人以下的小型婚礼:1对即可
选择有组织能力的人做伴郎伴娘.伴郎伴娘的人选可以不是新人最好的朋友,如果伴郎伴娘以同公司的同事为主,也可请其中职位相对较高,但又与新人级别差距不大,且是同年龄段的人来做,他们在生活中就是领导者,对于这份工作,会很得心应手。
与新人生活圈子越贴近的越合适  通常,人们会有一些通过大的社交环境而认识的朋友,比如同学、同事、邻居等,他们拥有和新人相同的熟人,了解新人的社交圈,选择这样的朋友作为伴郎伴娘非常适合,因为他们可以在草拟宾客名单、维持现场秩序和很多联络工作中都应付自如。
不适合的人选,怎样来拒绝他  表示:“很想邀请你,但我很早已经答应某人了。”并表示真诚的歉意。这样的拒绝大多数人是很容易接受的。可以对他详细的说明一下伴郎伴娘的职责与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她就知难而退了。



lovlovlovlovlovlovlovlovlovlovlovlovlovlov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欢迎常来哟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ribbon
飞熊熊
Photobucket